-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送别诗的艺术特色.doc
杜甫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摘 要:送别诗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的送别诗既对传统送别诗有所继承,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手法,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杜甫送别诗的思想价值,前人多有论述,而其艺术价值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试从从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融合多种表现手法、构思巧妙三个方面来探析杜甫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杜甫 送别诗 艺术特色
人有悲欢离合,离别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南朝文学家江淹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送别之时,或依依不舍,或愁肠百结,或勉励劝慰,他们将送别时的万千思绪融入诗歌,使送别诗成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表现题材。文学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人们对个体生命情感的关注,加之战乱频仍、交通不便等社会原因,促成了送别诗在唐朝时期的兴盛。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余首,其中送别诗130首左右。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研究其送别诗,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也有助于全面认识其诗歌的艺术成就。下面笔者将从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融合多种表现手法、构思巧妙三个方面对杜甫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展开论述。
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
杜甫的送别诗在写法上注重将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他的送别诗往往不是表现朦胧的、一般化的送别情绪,而是带有特定情境下独特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情绪。这种个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情境的个性化,杜甫的送别诗往往清楚交代送别的具体时间、地点、缘由等,营造出具体可感、特定的离别情境;其二是人物的个性化,他善于通过具体描写,对送别对象及自我形象进行塑造。
从杜甫的送别诗中,很容易找到送别的具体信息,如《送元二适江左》,从题目便可得知送别对象是元二,送别目的地是江左,而从诗歌首联“乱后今相见,秋深复远行”便可得知送别时是秋深时节,送别情境具体可感,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杜甫注重凸显人物个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中对蔡都尉形象的描写:“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官是先锋得,才缘挑战须。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诗句极力表现蔡子的精神面貌,描绘出了一个轻健、勇猛、斗志昂扬的勇士形象。《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中,诗人对自我的具体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强梳白发提胡卢,手把菊花路旁摘。”杜甫并未直接述说自己的困窘,而是通过外貌与动作描写,将一个面容憔悴、抱病沧桑的老翁形象体现了出来,烘托离别时的黯然神伤,这种细致的形象描写在唐前送别诗中较为少见。此外,杜甫还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展现送别情境,如《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中,诗人并未直接叙述送别缘由,而是通过相互的对话进行表现:“问君适万里,取别何草草。天子忧??州,严程到须早。去秋群胡反,不得无电扫。此行收遗?m,风俗方再造。”临别时的对话中不仅清楚交代了对方草草而别的原因,也使送别情境显得更加真实。
虽然杜甫笔下的送别是极具个性的送别,但杜甫的送别诗并未局限于表现个人离别的伤感情绪,他往往将社会现实与个体的离别结合起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时代特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展现出更丰富的情感与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如《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诗歌开篇结合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看法:“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 焉用穷荒为。”主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必为社会动荡埋下隐患。杜甫大胆针砭时弊,并将对社会的看法融入了送别诗当中。随后,杜甫叙述了高适远行的理由:“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接着用问答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临别时的嘱咐与劝勉,通过语言描写体现出来。最后,杜甫才回到对个人离别意绪的抒发:“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余力,早寄从军诗。”诗中既有杜甫个人的离愁别绪,又融合了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使人感受到诗人的送别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送别,诗人的情感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相依的。又如《送韦讽上阆州?h事参军》,开篇就叙写时事,描写社会现实:“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勾画出国运艰难之象,使人深受触动。接着,杜甫描写了韦讽的精明干练:“韦生富春秋,洞澈有清识。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在赞颂友人的同时,诗人不忘结合时事,对友人进行劝勉,认为友人在国运衰微的情况下,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除暴安良。最后,杜甫描写个人离别意绪:“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