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不好,也死不了广州唱片业兴衰20年.docVIP

活不好,也死不了广州唱片业兴衰20年.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不好,也死不了广州唱片业兴衰20年.doc

活不好,也死不了广州唱片业兴衰20年   “其实唱片业下滑已经十几年了,很多人不看好,但我们还是硬生生撑到现在。”广东龙源音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欧阳永青坐在公司的会客室里对记者说道。这家有着十几年历史的唱片公司位于广州白云区机场路182号,公司面积不大,欧阳永青身着白色休闲装,与记者一起围着广州特有的茶桌坐下,房间里的黑胶唱机放着龙源出品的唱片。   “唱片确实不好做,你们也很厉害。”记者说道。“没有没有,这些年我们的制作其实一直都在北京,因为在广州确实有很多局限性,有些人有意愿跟我们合作就聊一聊,聊好了就做。很多人也笑我们,说你们干吗那么低调,我说不是低调,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唱片的路还能走多久,只能埋头做自己擅长的,像个作坊一样。”欧阳永青说。   “中秋节去广州酒家吃饭,那家的月饼很畅销,很多人预定,吃饭的时候听到服务员打包月饼时滋啦滋啦的声音,这个声音太熟悉了,就像当年我们打包唱片的声音,那个情节很难忘,但再也回不去了。” 欧阳永青说这话的时候有些伤感。接受采访前,龙源刚刚忙完每年一度的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大家像刚刚结束了一场大型比赛,终于放松下来。   百万级的卡带时代   说实话,来广州之前,记者并没有太多关注过广州的唱片公司,因为在我们每天搜罗的大量信息中,根本没有关于这些公司的任何新闻报道,百度上搜不到相关信息,只看到几家公司的官网,也是搜索了半天才找到的,而且官网上的信息很多年都没怎么更新了。   直到去年11月参加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记者才发现广州现存的唱片公司,许多都是从90年代就已经存在,在经历了盗版和数字时代的大浪淘沙后,仅剩下20家左右,他们20年来一直在做实体唱片,出过的唱片少的有几百种,多的有上千种。像音响展这种延续了二三十年的传统展会,是他们每年最忙碌的时候。   如今,即使是大的唱片公司也很少再给艺人出实体唱片,唱片销售收入在唱片公司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些公司20年的主营业务还是录制和发行实体唱片,他们紧守着广东及周边有限的音乐发烧友群体,即使在唱片业最低谷的时候也没放弃过。   提到广州的唱片业,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起“新时代”,几乎无人不知,毛宁、杨钰莹是新时代最早的签约歌手,他们的盒带发行量超过100万。新时代陆续推出的歌手如林依轮、张咪、黄格选、高林生、陈少华、周冰倩等也都是那个年代炙手可热的明星。   而这些歌手大部分是从“扒歌带”起步的。“扒歌带”――这个带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其实就是模仿和抄袭的雅称,80年代,国内流行乐坛很少有自己的原创,于是就用临摹的方式将欧美或港台歌曲的旋律、配器记录下来,让本土歌手重新演绎。   “扒歌带”做得多了,一些唱片公司也开始做起了原创,新时代当时推出的《公关小姐》《外来妹》和《武则天》等电视剧歌曲都曾爆红一时。   1991年,新时代推出了张咪的专辑《公关小姐》,当时的销量甚至超过500万。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唱片业最辉煌的时期,一张专辑卖到百万都不是什么问题。1991年,在新时代的年会上,请来了刘德华唱堂会,刘德华的出场费是30万元,而当时普通人每月的工资也不过200元。   卡带的火爆让全国各地的出版社都在广州设立了办事处,卡带最火的时候都是几车皮、几车皮地运到全国各地,一张卡带卖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正版和盗版共存的CD市场   这么大的市场,其实很大一部分唱片都是盗版,而盗版猖狂的背后也有潜规则:正版和盗版共存促进行?I发展。龙源音乐的田峰告诉记者:“正是这种共存,才让当年的音像市场那么繁荣,因为很多正版的渠道深入不到密集的发行点。”   到了90年代CD取代了卡带后,盗版更加猖獗。在磁带时代,由于对灌制设备要求相对高,磁带的正版和盗版音质差别很大,但价格相差无几。到了CD时代的数字格式,翻录更加经济便捷,一张卖五六十元的正版CD,盗版碟仅用10元就能买到。   1998年,为了打击盗版,文化部联合广东省文化厅,在广州机场路盖了一座音像城,把全国各地的音像出版社都召集过来进驻音像城,做正版发行。八九十年代,全国90%以上的音像发行都集中在广州。   2000年以后,国家政策允许民营企业成立发行制作公司,很多以前的出版社驻广州办事处就改制成了民营企业,同时,有很多人也开始成立唱片公司,做音像发行和唱片制作。广东龙源音像公司的前身就是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广州经营部,当时的负责人就是田峰。   龙源公司成立之初,以做音乐唱片为主,通过周围朋友的一些资源,他们拿到一些古典音乐的公共版权,自己制作唱片发行,同时也做了一些佛教音乐的唱片。   与龙源音像一样,同时期各地方出版社很多都转制成了民营的发行制作公司,一大批以制作为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