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症 状 时期:整个生育期都发生,中后期较重。 部位:主要危害叶片。 症状:初期叶正面或背面产生近圆形粉斑,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粉斑,形似撒上一层白粉状物。后期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 西瓜白粉病症状 茭瓜白粉病 苦瓜白粉病 2. 病菌 瓜类白粉病菌有两种: (1)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属白粉菌属,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粉孢属; (2)瓜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属单丝壳属。 3.侵染循环 4.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越冬,或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靠气流、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为20~24℃。发病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5%,干旱时亦可发病。分生孢子萌发时不要水滴存在,在空气不畅通,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枝叶过密,光照不足时易发生病害。 5.防治方法 1)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 2)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摘除黄、老、病叶;合理灌水,铺设地膜,降低空气湿度;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 3)药剂防治:保护地内用百菌清烟剂熏治。播种前每公顷地用27~45千克硫磺粉闷熏24小时,消毒。发病初可用:高脂膜30~50倍液;25%锈粉宁2000倍液;12.5%速保利2500倍液;47%加瑞农600~80O倍液,每7~10天1次,连喷3~4次。 四、瓜类炭疽病 瓜类炭疽病是瓜类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时常造成幼苗猝倒,成株茎叶枯死,瓜果腐烂,危害严重。 1.症 状 叶片发病病斑呈红褐色,干燥时易破碎穿孔,潮湿时病斑正面生粉红色粘稠物或黑色小点。成熟瓜条易受害,病瓜弯曲变形,病斑圆形,黄褐色,稍凹陷。 黄瓜炭疽病 病菌孢子囊梗和卵孢子 A B 病组织中的卵孢子 C 种子中的卵孢子 D E 病叶悬浮液中的卵孢子 A B C D E 越冬: 1890年TANAKA发现了霜霉病菌的卵孢子,并认为该病菌是以卵孢子越冬的。 1903年ROSTOWZEW在被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的叶片上发现了半成熟的卵孢子,并指出卵孢子是在土壤中遗留的病残体上完成其整个侵染循环的。其后他对发病地区的土壤进行接种试验显示黄瓜接近地面下部叶片出现褪绿病斑,而无病土栽培黄瓜则保持健康状态,从这些研究他确信该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3、病害循环 CLINTON一直在研究该病菌的越冬问题,但始终没有发现卵孢子。1905年推测该病菌可能有两种越冬方式: (1)在一些地区该病菌在温室中越冬,然后在夏天传播到露地。 (2)在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北方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随季风吹来孢子囊侵染所致。 1919年FUKUI在研究黄瓜霜霉病时发现该病害最先来自于病土,他将稻草铺在黄瓜基部,以防土壤中病菌飞溅到下部叶片上,结果与对照相比发病率大大降低。由此他推断霜霉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但究竟以何种方式越冬尚不明确。 1927年KAWADA在采自日本北海道的病斑上发现卵孢子. 1933年HIURA与KAWADA在日本Gifu发现大量卵孢子,对卵孢子进行了描述,并认为该病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病残体。 其后很少有关于黄瓜霜霉病卵孢子的报道,至于越冬初始菌源的问题,多数人接受CLINTON的观点。 至今尚无卵孢子萌发及接种成功的报道,且卵孢子在一般情况下又极少见,所以卵孢子在生活史和病害循环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我国越冬情况: 南方地区,全年均有黄瓜栽培,病菌以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不断侵染为害,周年循环。 华北、东北、西北等黄瓜区,冬季,病菌在保护地黄瓜上侵染危害,并产生大量孢子囊,第二年逐渐传播到露地黄瓜上,秋季,黄瓜上的病菌再传到冬季保护地黄瓜上为害并越冬,以此方式完成周年循环。 北方高寒地区,全年约有1-4个月不种植黄瓜,目前多数人推测这一地区的初侵染源可能是由发病较早的地区随季风吹来孢子囊侵染所致。 传播: 在田间,发病的叶片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 再侵染: 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环境适宜时潜育期仅为4-5d,环境不适宜潜育期可延长至8-10d。随后,病斑上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为害。 4.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气温10oC以上湿度适合就开始发病。20~24oC最利于发病。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要求叶片存在水滴或水膜,否则在干燥的叶面上,即使有大量病菌,也不会发病。 在保护地发病情况与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温湿度控制不好,通风不当,棚室内湿度过高,昼夜温差大,夜间易结露,会严重发生。 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 栽培管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牙齿健康和龋齿预防科普知识ppt(共67张PPT).pptx VIP
- 2024年10月 政法干警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专题研讨班发言材料.docx VIP
- 反恐验厂-危机管理和应急恢复计划.doc
- 2024.10 政法干警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专题研讨班发言材料.docx VIP
- 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知识测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docx VIP
- 《财务风险管理—以乐视公司为例》10000字.docx
- 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PPT教学课件.pptx
-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信息资源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ocx VIP
- 网络安全项目网络建设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