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文本以读促写.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用文本以读促写.doc

活用文本 以读促写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 龙世华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在写作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本文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生活阅读等三方面探讨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并立足于课堂的坚实土壤,适当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范例让学生回归阅读的本真,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 以读促写 教学探究 都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一点不假,但并不是说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来源。写作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阅读。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写作也不是都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很多时候靠阅读他人的经历、经验,借助间接经验。尤其是当下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课业负担太重,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在学校(甚至星期六还要上课),很难有时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在这种情况下,阅读应该是解决高中生写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已有很多专家学者曾撰文呼吁广大师生要重视阅读,如:倪文锦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马新民将阅读看作“写作备考的起点”;杜长明则称“阅读是写作的孵化器”。可见写作与阅读的关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经过搜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写作与阅读的关系表示为下图: 由图可知,阅读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反馈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吸收知识,通过感悟内化迁移到写作中,写作反馈阅读,在写作中遇到瓶颈与困惑时,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因此,从阅读到写作再返回到阅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诠释了读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将阅读与写作自然而有效地连接,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拙见。 课内阅读要到位,从课本中汲取精华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常感叹作文没有什么好写,理由是生活单调乏味。如果要说生活单调乏味,我想没有谁比史铁生、张海迪更单调乏味。阅读是写作的语言之本、思想之源。高中生从小学到高中在课内学了多少篇课文,以每年20篇计算,到高三毕业至少学了240篇课文,若在古代真可谓“汗牛充栋”。如果每篇课文都能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何至于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 (一)积累素材促写作 我们的语文学习来源于教材,也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能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语文学习的较高境界。笔者建议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从而感悟教材文本的语言美,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自己的文章中游刃有余地使用。 比如,我在教授《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文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文中有许多精美的语句,读完之后,也许你有‘寻章摘句’的冲动,你会摘抄哪些精美的语句,并加以分析。”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搜集语言素材,加以分析。以下是学生搜集并加以和分析的部分语言素材: 1.语句:记忆的浅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让“高中生以及家长能从中得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却带回满身的沙砾。?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记忆”比作“浅海”,把世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作“闪亮的贝壳”,把自己对人生的“困惑和思考”比作“沙砾”,浪漫又生动,也可以看出作者有些谦虚,更有些任性和骄傲。 2. 语句: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分析:这句话里运用典故很成功。“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乎一句话一个典故,体现了作者文化积累的程度。 3. 语句: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天下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 分析:句子含义丰富,富有哲理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习惯给作者带来的影响。 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精美的词句,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解读与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储备丰富的语言素材,使其受用一生。 另外,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比如《项链》一文中的马蒂尔德,她因爱慕虚荣而饱受一辈子的艰辛,就可以用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再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齐王虚心纳谏也可以用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等等。 (二)借助模仿促写作 创造源自模仿,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曾说:“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写作也离不开模仿。宋代朱熹曾说:“古之作文作诗,多为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光潜也说:“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创造,那是无中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