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预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Ⅰ《无机化学》部分 一、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颜 色单质名称颜色名称颜色名称颜色石墨黑色金刚石无色硅灰黑色白磷白或黄色红磷红棕色硫淡黄色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深红棕色I2紫黑色铜紫红色金金色铯金色氧化物NO2红棕色N2O4无色Na2O2淡黄色FeO黑色Fe2O3红棕色Fe3O4黑色MnO2黑色CuO黑色Cu2O红色HgO红色Ag2O棕黑色酸或碱 碱(固体)白色碱(晶体)无色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Cu(OH)2蓝色盐FeS黑色FeS2黄色CuS黑色Cu2S黑色HgS黑色PbS黑色 FeCl3·6H2O 棕褐色 FeSO4·7H2O绿色CuCl2棕黄色CuSO4白色 Cu2(OH)2CO3绿色 CuSO4·5H2O 蓝色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Ag2CO3白色Ag3PO4黄色KMnO4紫黑色 水合离子或络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CuCl4]2- 黄色 Fe(SCN) 2+ 红色 颜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注:(1)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   (2)CuCl2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 附表1 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卤素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有机溶液氟淡黄绿色氯黄绿色黄绿色黄绿色溴红棕色 深红棕色 黄→橙色 橙红→红棕色碘紫红色紫黑色棕黄→褐色 紫→紫红色 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l4、CS2等,它们均为无色。 (2)碘酒:褐色 附表2 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指示剂PH范围酸色碱色甲基橙3.1~4.4橙色 红色(pH<3.1) 黄色(pH>4.4)甲基红4.4~6.2橙色 红色(pH<4.4) 黄色(pH>6.2)石蕊5.0~8.0紫色 红色(pH<5.0) 蓝色(pH>8.0)酚酞8.2~10.0粉红色 无色(pH<8.2) 红色(pH>10.0) 注:(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2)pH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其它1.久置的浓硝酸(溶有NO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Fe3+)呈黄色。 2.粗溴苯(含杂质Br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NO2)呈淡黄色。 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置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 4.苯酚与Fe3+作用呈紫色。5.I2与淀粉溶液作用呈蓝色。 6.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 二、俗名总结 序号 物质 俗名 序号 物质 俗名 1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1 Na2CO3 纯碱、苏打 2 乙炔 电石气 12 NaHCO3 小苏打 3 乙醇 酒精 13 CuSO4?5H2O 胆矾、蓝矾 4 丙三醇 甘油 14 SiO2 石英、硅石 5 苯酚 石炭酸 15 CaO 生石灰 6 甲醛 蚁醛 16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7 乙酸 醋酸 17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8 三氯甲烷 氯仿 18 Na2SiO3 水溶液(水玻璃) 9 NaCl 食盐 19 KAl(SO4)2?12H2O 明矾 10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20 CO2 固体 干冰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揭秘 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1. 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 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 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 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 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二)、氢氧化钠 1.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 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