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两大变化(二).docVIP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两大变化(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两大变化(二).doc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两大变化(二)  仅靠客观选择题来考查文言阅读是有局限的,还需要通过主观题来弥补。这些年来,17份题都在不同程度地向上海卷靠近。2013年上海卷高考语文文言考两段阅读,可谓涉及到文言的方方面面,具体试题如下: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自《汉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答案:(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答案: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答案:(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 (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4.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答案: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5.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③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注]①刺潭:担任潭州刺史。 1.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答案: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波起伏的奇特景象。 3.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 4.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