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空间经济学文献答题.ppt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但是,不考虑政府的空间经济学模型本身已经相当复杂,如果在目前的框架中加入政府的话,将使模型难以操作。 因此如何在目前的基础上对空间经济学模型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和政策分析,将使空间经济学更加完善。到时我们就可以说,空间经济学就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了。 5、资本流动与税收政策 块状世界的经济特征必然与各种非线性、非单调性和突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具有“平滑”特征的传统理论下的税收政策与现实经济状况并非很符合。 初始状态为对称区域 如果资本是完全自由流动,且所有区域都是对称区域,那么为吸引更多的资本,区际税收竞争迫使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选择较低的税率。 如果贸易更加自由和聚集力更强,那么区际税收竞争必然导致更低的纳什均衡税率,即使资本完全不流动,但只要存在资本创造和资本折旧,则区际税收竞争仍然导致均衡时的税率低于社会最优税率。 由于存在聚集力,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条件下的税收竞争,必然使初始产业分布均衡的所有区域,最终存在税率上的差异。 初始状态为非对称区域 经济规模较大且比较富裕的区域所选择的实际税率通常低于政府所希望的税率,但这些区域的税率比经济规模较小且落后地区的税率高,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是资本的主要流入区。 如果对公共产品的偏好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强,那么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区际税收竞争会出现向高税率竞争的现象,也就是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较低税率的贫穷区域和较高税率的富裕区域都提高他们的税率,但富裕区域提高税率的速度更快。 6、国民收入区际分配、效率和公平问题 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的国民收入地区分配,主要取决于各区域拥有的资本份额的大小,所拥有的资本份额越大,则所分得的国民收入也就越大。 社会最优的产业分布,主要考虑人口规模,它要求规模较大区域应拥有较大份额的产业。 而产业的市场配置主要考虑市场规模,尽可能把更多的产业配置在市场规模大且收入水平高的地区。 除了区域相对要素禀赋相等或资本收益和劳动力报酬相等这两种锋刃情况,市场条件下的产业分布是社会次优的,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市场配置的产业空间分布越来越偏离社会最优分布。 不管是市场配置还是计划配置,市场规模较小地区的福利水平总是低于市场规模较大地区的福利水平,这是无法调节的一对矛盾。 从空间经济学角度来说,除非完全对称的世界,存在聚集力的块状世界中,区际福利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公平。 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如果政府的目标函数为提高福利水平,那么通过政府的规范行为,可以把这种差异控制在不会激化社会矛盾的范围内。 政府规范行为: 之一为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保护合理竞争,尽可能消除市场的扭曲; 其二为对市场规模较小的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实行有别于发达地区和强势群体的一些特殊政策,尽可能“保护”他们。 7、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目前主流经济学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观点之一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但空间经济学告诉我们,在存在聚集力的块状经济中,完全自由化使得各种要素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这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的增长率,但同时降低欠发达地区所拥有的产业份额。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效应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去考虑: 动态效应是指产业的集中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整体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将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 静态效应是指自由化提高可流动要素的流动性,使得可流动要素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这将减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份额,而国民收入的区际分配取决于不同区域所拥有的产业份额的多少,因此产业份额的减少降低欠发达地区的福利水平。 如果动态效应大于静态效应,则一体化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反过来,则一体化加大区域差距。 但是动态效应常常与某一区域消费者对工业品的支出份额密切相关,如果该区域消费者对工业品的支出份额很大,则这种动态效应大于静态效应,反过来,则动态效应小于静态效应。 第一节 文献研读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从本质上来说,空间经济学只是一种方法论,将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将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框架纳入空间分析之中。 因此如何实现三者的统一,同时关注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集聚形态的微观机理,将不同的运输技术和知识外溢考虑进来,将使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 一、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统一 虽然三者本质上处理的都是空间现象,但当前人们把城市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看作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二者的差异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离心力的来源不同 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住房(和通勤)的土地租金是离心力。这些模型中的城市是一座“孤岛”,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没有实现一体化。实际上,两地区框架的核心外围模型(Helpman, 1998; Tabuchi, 1998)已经把城市住房(或通勤)的土地租金当成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