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评述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 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 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 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定向词) (定向词) (定向词) (定法词) (定法词) (定法词) (定位词) (定位词) (定位词) 例2(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限定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 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 利用的特点。(10分) (定向词) (定法词) (定位词) (定向词 ) (定法词) (定位词) (定位词) 例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限定词) (限定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 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 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例4(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定向词) (定向词) (定法词) (定法词) (定位词) (定位词) (定位词) (限定词) 例5(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 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定向词) (定向词) (定法词) (定法词) (定法词) (定位词) (定位词) (定位词) (限定词) (限定词) (限定词) (定位词) 三、开放性试题模块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相关试题 答案模式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41题(目录修改) 是什么+为什么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二?41题(目录比较) 是什么+为什么 2014年北京卷? 37题(2)(图片蕴含信息解读) 时间+是什么+为什么 2014年上海卷? 39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时间+是什么+为什么 2014年四川卷? 14题(1)(叙述经济全球化趋势) 时间+是什么+为什么 2015年安徽卷? 37题(1)(补充大事年表) 是什么+为什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二?41题(节假日变化) 是什么+为什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一?41题(公式探讨) 是什么+为什么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解释,去解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如果不去解释,历史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秦晖:《现代化的普世性和随机性》(《中华读书报》2014年11月26日总第374期) 李约瑟之问:其一、为什么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在历史上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其二、为什么中国科技和经济现在不再领先于世界水平?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 韦伯之问: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曾经孕育过资本主义胚胎的中国?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3) 汤因比:“挑战——应战”模式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爱德华卡尔:历史就是今人与古人永无休止的对话 …… 尝试回答 尝试论证 四、选修题模块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