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人有方,识才有道(三)重考察,采公论.doc
用人有方,识才有道(三)重考察,采公论
识别人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有的人口是心非,善于伪装,还在于,即使是真实的表现,有时也会令人一时难以判断是好是坏。清代康熙皇帝曾说:“世人的秉性,什么样的没有?有一类性子特别拗的人,大家都认为好的,他偏说不好;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他偏说是错。这种人看上去似乎忠诚正直,如果真的重用了他们,必然坏事。所以古人说:‘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执拗逆反的性格,灾祸必定缠身。’说的就是这种人。”a康熙这段话对我们很有启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碰到这种识人不深、判断失误的情况。元代人胡祗?y在这方面论述更为全面,他说:“辨识人才最为困难,因为有些事情往往似是而非:有人刚直开朗,看上去像是说话刻薄不留情面;有人柔和懦弱,看上去像是忠厚老实;有人廉洁守法,坚持原则,看上去像是保守固执;有人头脑清楚而拙于言辞,看上去像是无能;有人并无真才实学而能言善辩,看上去像是很有才能;有人头脑迟钝、不学无术,看上去像是城府很深;有人总爱攻击、诽谤别人,看上去像是端方正直;有人对人比较厚道,隐恶扬善,看上去像是讨好拉拢别人。一一考校起来,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人才的优劣真伪,往往混淆不清,难以辨识。”a这里列举了辨识人才中容易混淆的八种表现,真实地说明了辨识人才之难。
辨识人才不容易,那么古人有何经验之谈呢?古代与现代一样,辨识人才,最靠谱的办法离不开实际考察。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在晚年为选拔接班人,曾广泛征求意见,左右给他推荐了几个,他都认为不行,尤其是有人推荐了尧的儿子丹朱,尧坚决反对,说他是一个“顽凶”,不能用。可见尧对选拔接班人有明确的标准,并坚持原则,他决心要找一位真正能为老百姓办事的人。大家推荐了生活在民间的舜,尧说自己也听说舜的品质很好,但也不能盲目地用,要考验考验他。尧是怎么考验舜的呢?他采取了五项措施:第一,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她们来观察舜的品德(尧为了考察接班人,真是下了本钱)。结果舜处置得当。第二,让舜在百姓中推行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结果百姓都能遵从。第三,让舜承担各种管理工作,结果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第四,让舜到四门主持接待宾客的事,结果四门的接待工作都搞得很好,来朝贡的诸侯和远方的客人对舜很敬重。第五,尧又让舜到山林大泽之中去办事,正遇上狂风暴雨,舜仍然镇定前行,不慌张迷乱。经过这些考验,尧认为舜是圣人,于是召见舜说:“你考虑事情周到细致,而且很有成绩,已经三年了,你登帝位吧。”我们可以看到,尧采取的这五项考验措施,除了嫁女之外,其他几项都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实际考察办法:让舜经过多个岗位的轮换,并经过艰苦地区的锻炼。
如果是选拔一般人才,虽然用不着像尧选拔接班人那样费时费力,但采取实际考察的办法仍然是最有效的。清朝大臣赵尔巽,在他刚到四川担任总督时,为整顿官员队伍,对县级官员进行了一次考察。在官员进见时,每八人分成一组,从书架上随机抽取几份公文,发给他们批答,以此观察他们的才识能力。办法虽简单,然而闹笑话的人却很多。有一次某县令来拜见,刚坐定,赵尔巽就给他一份呈报来的文件,并说自己连日事多,此件很久没有处理,今天正好县令你来了,借重你的大才,代我写个批语吧。这个县令拿着文件反复审看,很久也没有写出一句批语,脸上的汗却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通过实际考察、实践检验来辨识人才,而不是单凭主观印象,更不凭道听途说或者请托介绍,这是古人辨识人才的基本方法。许多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对此都有明确的论述。元代名相张养浩曾经讲过:“皇帝的职责,没有比选择宰相更重要的了;宰相的职责,没有比任用贤才更重要的了。然而怎么才能知道一个人贤不贤呢?询问众人就可以知道,观察他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知道,看他举荐什么人就可以知道。”a
古人关于通过实际考察来识别人才的论述,即使今天读来,仍大受启发。比如,我们现在考察干部,有一条“群众公认”原则。这条原则无疑是坚持了实际考察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也主张群众公认原则,尽管他们的说法或思想可能与当今有所差别。
《论语》里,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乡里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还不行。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a这就是分析的观点,光说“群众”不行,要分析是什么样的群众。
这还不够,孔子又说:“众人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众人喜欢他,也一定要去考察。”b就是说,即使事先听到了群众意见,也不能代替实际考察。因为只有通过实际考察,才能知道事先听到的群众意见是否真实;是哪些群众喜欢他,哪些群众厌恶他;大家为什么喜欢他或者厌恶他。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在继承的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