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基黄嘌呤生物碱作用概述.doc
甲基黄嘌呤生物碱作用概述
摘要:茶叶,咖啡和可可粉中黄嘌呤的生物碱类化合物不仅含量高,而且生物活性强、作用广泛,适量饮用有祛除疲劳,增加注意力,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正性作用,这些是它们作为嗜好饮料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茶叶、咖啡和可可粉中的茶碱、咖啡因和可可碱所含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抑菌作用及机制等研究成果,并对甲基黄嘌呤生物碱抑制大肠杆菌作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嘌呤生物碱;大肠杆菌;抑菌作用;作用机制
Abstract:The methylxanthine alkaloids compounds in tea, coffee and cocoa powder not only have high content, but also have strong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extensive effect, moderate drinking them has the effect of eliminating fatigue and increasing attention,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these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m as nonalcoholic beverag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d bacteriostasis , of the methyl xanthine alkaloids contained in theophylline, caffeine and theobromine in tea, coffee and cocoa powder, and the methyl xanthine alkaloids for Escherichia coli are discussed.
Key words:Xanthine alkaloid; Escherichia coli; bacteriostasis; Mechanism of action
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作为一类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生物碱,普遍存在于咖啡、可可、茶叶等各种食品当中,其制品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1]。饮食中不可避免将摄入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肠菌群在微生态学的研究中其地位举足轻重,其数量位居四菌库之首。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肠腔内形成3个生物层,表层为腔菌群,主要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和兼性厌氧菌[2]。腔杆菌中以大肠杆菌数量最多。因此本文除了简要介绍咖啡因、茶碱和可可碱的药理作用外,还简要概述这三种生物碱的抑菌作用及机制,以及对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的影响。
1咖啡因
化学式是C8H10N4O2,它的化学名是1,3,7-三甲基黄嘌呤或3,7-二氢-1,3,7三甲基-1H-嘌呤-2,6-二酮[3]。
1.1 咖啡因的摄入 根据美国the Kantar World panel Beverage Consumption Panel(KWP)结果显示的85%美国人口每天至少饮用一个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因的摄入量与年龄成正相关,所有年龄段通过饮用饮料,平均咖啡因摄入量为(165±1)mg/d,过半数的2~5岁儿童及75%年长儿童(5岁)摄入咖啡因,平均摄入量为25 mg/d(2~11岁)和50 mg/d(12~17岁)。咖啡因摄入量最高的消费者年龄在50~64岁(226±2)mg/d。在所有年龄组,咖啡因摄入主要是通过摄入咖啡而获得的,其次,在年轻年龄组(18岁)是通过摄入调味牛奶,苏打水、碳酸饮料和茶叶而获得的,通过能量饮料而获得咖啡因的百分比在所有年龄组均低(10%)[4,5]。中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在1994年的文献中,可口可乐中咖啡因的含量为0.1 g/kg[6],除了饮料外,咖啡因也是许多食品的主要添加剂,因此咖啡因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
1.2 咖啡因的药理作用 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作中枢兴奋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正性作用,对肝具有保护作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咖啡因可作为体外精子促活剂,还可以通过控制Na+, K+-ATP 酶和脑血流量的表达腺苷受体信号来调节脑脊髓液的产生[7]。此外,咖啡因可预防肥胖的绝经女性患Ⅰ型子宫内膜癌[8]。咖啡因是腺苷受体在脑的非选择性抑制剂,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氏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9]。咖啡因在新生儿中的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提高呼吸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