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改革开放后(1978---) (2)原因:(从经济、政治、科技、思想、国际等角度分析) ①经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②政治:党和政府重视改善民生(如1988年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1995年启动安居工程);社会环境安定 ③科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④思想:人们思想日益解放,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⑤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主要原因 探究: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经济 经济的发展 政治环境、政治变革与政府政策的影响 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科技的发展 外来文明的传入;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根本原因 政治 思想 科技 国际 探究:近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 近代 西方文明的传入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1978年以来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迅速发展 探究:近现代中国各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阶段性特征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焕然一新,但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 色彩较浓(简单、朴素、单调,政治性和革命性强) 变化迅速,呈现多元化、全球化、个性化,科技 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加深 近代 1949----1978年 1978年以来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探究: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 四个关键时间节点? 探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规律(特点)? ①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而变化。 ②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 ③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 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④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再 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断发易服维新变法时提倡,辛亥革命后盛行; 放足和废止缠足维新变法时提倡,辛亥革命后开始盛行; 婚丧风俗由繁琐愚昧到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与称呼在辛亥革命后逐渐平等化; 西方历法与节日在民国成立后引进中国) 长袍马褂布衣→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 传统饮食→引进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等 传统民居→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大城市) 传统的陈规陋习→简约文明的习俗 1、表现 衣 食 住 风俗 礼 义 廉 耻 以文治国 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中西合璧 清末满族妇女服饰 民国旗袍 中西合璧 ★中山装是孙中山借鉴欧美服饰、综合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服装;旗袍是根据清代满族旗女袍服的样式,融入西方人体曲线美审美标准加以裁剪演变而成。中山装和旗袍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至四层。 完全西化的独院式“洋房” 这些别墅洋房多为殖民统治者、商业巨头、晚清官宦的私宅,有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此多精美别致、豪华气派。也直接体现了西方文化移植式的输入。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 缠足的小女生 正在缠足的女人 被 摧 残 的 脚 天然美脚 ★缠足恶习大约始于北宋,这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太平天国曾在其控制区内要求放足;戊戌变法时提倡放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放足得到广泛响应;建国后缠足恶习被彻底破除。 ★清军入关后,满清贵族为了摧毁汉族的民族意识,巩固专制统治,下令剃发易服,即要求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装。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倡断发易服,其理由是:原有服饰不能适应发展工业文明的需要;长辫子不卫生、容易遭到外国人的耻笑和侮辱、不利于发展工业文明、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象征意义。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 男子发型 清代孩童多于额顶之 天窗留贴髻(俗称额匈),稍 长则蓄发留辫子。直到辛亥革 命后,人们才剪去辫子。 清朝发型的政治意义:大清皇帝为了推行其“削平四围,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于是将头发之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使得满人的发辫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男人脑后的大辫子便作为“皇恩浩荡”的符号。当时,清廷把发型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从此“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剃头”便成为日常生活习惯,“留守中原”也成为清朝第一个中国公民的标准发型。 革命军为百姓剪辫子 鲁迅的“断发照”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 五四前 清末传统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原因 国际 西方文明的传入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