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发展史陈刚课件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病学发展史 疯狂或精神错乱也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演进产生了 1、古代文明 2、中世纪 3、文艺复兴 4、近代:理性主义时期 5、现代 (公元前1200年~公元5世纪) 精神病学一词,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灵魂,iatria则为治疗之意。古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 盖伦(Galen ,公元130-200 ) 是罗马时代著名的医生,他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观点,对抑郁症的不同类型进行了描述,主张切开静脉,放出过多的黑胆汁进行治疗。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7)是科学医学的奠基人,也被尊崇为精神病学之父。他是一位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他认为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他认为人体内存在四种基本体液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就像自然界存在的火、土、空气和水一样。四种体液平衡则为健康,如果其中某一种过多或过少,或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衡,人就生病。比如抑郁症就是由于过多的黑胆汁进入脑内,破坏了脑的活动所引起的。 2、中世纪:巫术之锤 3、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涌现 在文艺复兴时期,精神病人的境遇稍有一些好转。驱逐和禁闭是最普遍被采取的对待精神病人的方式。欧洲各城市的市政当局都企图把精神病人遣送出自己的管界。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曾指出欧洲还发生过把精神病人送上“愚人船”,使其远走他方的情况。但驱逐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一些城市聚集了大量的精神病人,其中相当多的是被商人和水手从其他地方带来的。 “此时,疯癫开始被列为城市的问题。”这些城市不得不把这些漂泊的精神病人送入已有的和新建的收容所。在17世纪,欧洲各国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容所,用于禁闭精神病人和精神正常的无业者、流浪者,以防止他们犯罪滋事。但是,对于精神病人而言,禁闭没有任何益处。他们不被视为病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护理,甚至不被视为人。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死亡时有发生。 有些收容所以营利为目的,将精神病人像稀有动物一样展览,或者让精神病人表演舞蹈和杂技。有危险性的精神病人会受到严酷的约束,有的被戴上手铐、脚镣,有的被捆绑,有的脖子上也被套上铁环,有的被关入兽笼。 4、近代:理性主义时期 17世纪以后,工业革命开始高涨,资产阶级兴起,科学有很大进步,医学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18世纪的西欧对精神病学来说是一个转折点,精神病才看作是一类需要治疗的疾病,精神病人是社会上的成员。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比奈尔(Pinel,1754-1826)是第一个被任命当“疯人院”院长的医生,他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锁和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人,把“疯人院”变成医院,进行了有历史意义的革命,为后来的精神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现代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 在精神病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19世纪中期,德国精神病学者克雷丕林(Kraepelin, 1856-1926)成为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同时期的弗洛伊德(Freud, 1856-1939)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Kraepelin,1856-1926) 被称为“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 他以临床观察为基础,以病因学为根据,提出了疾病分类学原则。他总结了前人的观察研究的成果,确定了早发性痴呆及躁狂抑郁症和脑器质性痴呆的区别,从临床和病理解剖的观点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为以后的生物精神病学奠定了基础。 瑞士的精神病学家布鲁勒尔(Bleuler,1857-1939)在1911年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病名,取代了克雷丕林的“早发性痴呆”,迄今已为世界精神病学界所接受。 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扩展了从病理心理领域来探讨某些精神障碍的病因,并寻求治疗的途径。 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1849-1936),主要从事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研究,在大量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对精神病学有很大的贡献。 抗精神病药:三个里程碑 1952年:氯丙嗪:阳性症状     典型抗精神病药 1971年:氯氮平:难治病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1993年:利培酮:社会功能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20世纪精神医学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这三个部分的发展并不平衡。 我国的精神病学发展 我国精神病学发展较慢,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不到10所,从事精神疾病诊治的专科医生不到100人,床位不足1000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开始快速发展,不仅医疗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