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有三个头某甲对某乙说:“我能证明‘一个人有三个头’。”乙说:“愿闻高见。”甲说:“每个人有一个头,没有人有两个头,一个人比没有人多一个头,所以,一个人有三个头。”乙虽然知道甲的论证是错误的,但不能指出错在何处。在甲的论证中,从字面上看“没有人”这三个字前后出现两次,但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在“没有人有两个头”中,“没有”是一个否定词,它否定的是“有人有两个头”这。 一判断,意思是说“任何人都没有两个头”。这个全称否定判断的主项是“人’,不是“没有人”;而在“一个人比没有人多一个头”中,“没有”这个否定词否定的是“人”这个概念,因而“没有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个独立的否定概念——“无人”,即“一个人也没有”。如果前面的“没有人”和后面的“没有人”意思一样,则“没有人有两个头”就是一个虚假的判断。所以,甲的论证是利用字面或语词的相同,暗中偷换了概念,从而得出了荒谬的结论。 你是头上有角的人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斯有一次对一个人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对不对?”那人回答:“当然对呀!”接着欧布利德斯又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那你就是头上有角的人了。”那个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又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欧布利德斯的诡辩就在于,前一个“没有失掉”指的是你原来就有的东西仍然存在,后一个“没有失掉”指的是你根本没有的东西也仍然存在。这是强加于人,因为从来没有的东西,不存在“失掉”或“没有失掉”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欧布利德斯的议论中,“没有失掉”这个词,前后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和偷换概念 这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把原来使用的概念换成另外一个概念,从而改变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造成了逻辑错误,使人啼笑皆非。如: ① 一对青年登记结婚,书记员看了有关资料说:“你们是近亲,不能结婚”。女青年着急了,争辩道:“我们两家相距两千多里,怎么会是近亲呢?” ②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早已成了常识,刚才大家为什么说我的语言表现了剥削阶级思想呢? 例①是“同词换义”,例②是“异词换义”,从而造成了混淆和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 2.转移或偷换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判断内容不一致,或者在议论某一问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的中心,就违反了同一律。 下面介绍几种转移或偷换论题的表现: (1) 文不对题。如:席勒与歌德先生在魏玛的友情很深。席勒的诗才逊于歌德,但其剧才却胜于歌德。席勒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成为德国青年的模范。 (2) 答非所问。如:老师问学生:“黑格尔是哪国人?”学生回答:“他已经死了”。 (3) 节外生枝。如:一学生上课时间去看电影,老师批评他:“上课时间怎么能去看电影呢?”学生反驳老师:“看电影受教育难道不对吗?” 第三节 排 中 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示为: A∨ 排中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而言,它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如:“反法西斯战争,或者是‘正义战争’,或者是‘非正义战争’,二者必居其一”。 排中律在判断方面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所作的两个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的。如“所有青年都是体育爱好者”与“有青年不是体育爱好者”,这两个判断不可能全假,必有一真。 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对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思想都加以否定,那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模棱两可”或“是非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例如:固然说“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不对,但“如果要马儿跑得好,那么就要马儿吃草”也不对。这种“是非两不可”的态度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 违反排中律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互相矛盾判断,形成对立无中的思想时都加以否定。它只有在排中状态下才能起作用。 例如:在选举新的领导班子时,张斌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这种两重否定的表述并不违反排中律,因为在“赞成”和“反对”中间存在着“弃权”。 对某些暂时还没有确认的事物,不明确表态,不属于违反排中律。 例如:有人问,“地球以外有没有人?”,对这个问题,既不能肯定说有人,也不能肯定说没有人,这是一个还没有确切结论的问题。 对包含错误假定的“复杂问语”不明确回答并不违反排中律。 例如:“是你昨天把椅子毁坏的吗?” 这就是包含错误假定的“复杂问语”,我们不但不能作出明确回答,还应予以指明或驳斥。 三、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1) 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既适用于互相矛盾的思想,又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