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钢板的材料学特征及临床应用概要.ppt

接骨钢板的材料学特征及临床应用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骨钢板的材料学特征 及临床应用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番禺分院骨科 钢板技术是处理大多数关节周围骨折和某些长骨骨折的主要方法。随着自然科学和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对接骨钢板的材料选择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在具有化学相容性的同时还具有生物相容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骨科接骨钢板的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钴合金和钛合金,各有其不同的材料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接骨钢板的材料学特征 接骨钢板的材料选择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但足够的强度并不意味着材料必须是坚强而不具备一定的韧性,过硬的接骨钢板固定在早期虽有利于骨折愈合,但在进一步愈合中,可引起皮质骨的吸收,可造成骨折部位过度的应力保护和应力集中,造成骨质丢失和松变,即所谓应力保护性骨萎缩瞄J,有发生继发性骨折的可能。 何为理想的接骨钢板? 一个理想的接骨钢板,在骨折已有愈合后,其硬度应逐渐减少以使负荷传导于骨折端,有利于恢复骨的正常生物力学结构和功能。因此有些学者设计了中等硬度的接骨钢板,多是以避免保护性 骨萎缩,而换取了早期内固定强度的不足。但接骨钢板的强度不足,固定不牢固,易于导致不愈合和内固定钢板断裂 置入材料选择的一般要求: 材料及设计应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置入材料应有极好的耐蚀性能,与人体组织相容,抗酸抗碱,在生物环境中,不起电解作用,亦无磁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老化、不因长期使用而发生疲劳性断裂。电解作用会损害材料本身的力学结构。释放变解产物,造成局部或全身不良影响。 材料必须无毒、无致癌性与过敏反应。 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光洁度,如表面粗糙或有损坏,也可形成微电池,而起电解蚀损作用。 不同种类接骨钢板材料的优缺点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骨科接骨钢板的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钴合金和钛合金。不锈钢成分含有17%-20%铬、10%-14%镍、2%一4%钼,很低的碳(少于O.08%),其余为铁。钴合金成分为63%-70%钴、25%-30%铬及5%一7%钼,还有少量的杂质如锰、镍、铁及碳。钛合金是在钛基础上含有5.5%-6.5%铝、3.5%-4.5%钒、0.25%铁、0.08%碳及其他少许杂质。它们各有优缺点,其力学功能主要是涉及到张应力,因此拉伸性能就极有意义。 在拉伸试验数据中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发生永久塑形变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 第二,屈服以后,如果是延性材料就继续变形,往往还要增加应力,直到达到最大的应力,即极限张应力。 最后,当应变加速时,材料发生断裂,应变或断裂时的延伸为材料的可塑性。 置入合金机械特性的理想状态是屈服应力、极限张应力及断裂时的延伸率均尽可能的大些。 锻造的不锈钢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质,而且价钱相当低,但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体内抗蚀损性;钴合金比不锈钢更耐蚀损,对组织几乎完全惰性,其主要缺点是它的机械性能低于不锈钢。这种合金是通过费用比较昂贵的工序铸造出来的,而且因为有许多显微缺损而限制其强度,延伸及疲劳寿命。它被选择为永久性置入材料,是因为它有较高的体内抗蚀损性能; 纯钛具有很高的抗蚀损性,但是它的屈服应力和极限张应力低,所以不适用于骨折内固定器材;钛合金即使存在应力集中,这样的纯度也会增强韧性及抗断裂性能。这种合金,当锻造及适当热处理时,它具有优于以上所有材料的机械特性,而且也极其耐裂隙蚀损,但价格较高。 接骨钢板在临床上的应用 接骨钢板广泛地应用于关节周围骨折和某些长骨骨折的固定。传统的钢板固定方法为保证骨折绝对稳定而广泛的骨膜剥离和直接粗暴的复位手法,常可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 应力遮挡的存在使骨折愈合或骨的生长缺乏应力刺激而导致骨重建负平衡吵产生骨密度降低、骨结构紊乱和骨皮质、骨松质疏松等涉及骨材料性能方面的改变,以及产生髓腔扩大、皮质变薄等涉及骨的结构性能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临床上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固定器拆除后易发生二次骨折。 传统切开治疗骨折遵循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 (AO/ASlF)倡导的AO原则。强调解剖重建,同时施行加压固定,以坚强内固定保证骨折绝对稳定。牢靠的内固定可维持整复后骨折端位置,防止移动,使骨折早期保持解剖学上的整体性。 传统AO虽也强调保护血运,但未提出具体的技术手段,广泛切开固定的同时难以避免加重了软组织的损伤,破坏了静脉回流,使术后肿胀加重,消肿延迟,加重创伤反应,减缓全身情况恢复;同时长切口也破坏残存血供易引起软组织坏死、骨外露或者钢板外露;广泛骨膜剥离、直接粗暴的复位破坏骨折端的血供,易影响骨折愈合瞄。 近年来AO的骨折治疗原则发生了改变,20世纪90 年代初提出了生物学接骨技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