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Wernick’s area Broca’s area 角 回 (失读症) 额中回后部 (失写症) 额下回后部 (运动失语症) 颞上回后部 (感觉失语症) (六)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 人脑的高级功能向一侧半球集中的现象 1. 左侧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遗传因 素,后天逐步形成的,并与人类习惯用右手进行劳动有关。 2. 右侧大脑皮层在非语词性认识功能上占优势。如对空间的辨认,深度知觉,触觉的认识,音乐欣赏等。 左侧大脑半球 - 语词活动占优势,称优势半球 右侧大脑半球 - 非词活动认知功能占优势,例如对空间的辨认,深度知觉,触觉认识,音乐欣赏分辨等,称次要半球。 右顶叶皮层损害:穿衣失用症; 右顶、枕、颞叶结合处皮层损害:分不清左右,穿衣困难,不能绘制图表; 右大脑皮层后部损害:失认症:人、物、颜色及地理物志失认。 (七)脑成像技术 1.CT: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2.MRI: 核磁共振,氢原子 3.PET: 正电子CT,将放射性同位数标志的化合物注入人体的CT 成像。 (一)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1、脑的重量变化快 表现: (1)脑细胞数量增加——胎儿2~6个月及出生后第一年 (2)神经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体积由小变大,突起由短变长,由少到多——出生一年后,分支由少到多,逐渐形成复杂的网络。 (3)大脑皮质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成熟。出生时已具成人相似结构,3岁细胞体不断增大,8岁接近成人。 2、2岁神经髓鞘化 (1)髓鞘的含义 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防止“跑电”、“串电”,使神经纤维迅速而准确地传导神经冲动,使人对外界刺激作出快速而精确的反应。 (2)作用 (3)形成: A.新生儿,许多表面无髓鞘,会发生“串电”现象,兴奋传导也较慢,因此,对外界刺激反应慢而不精确。如碰新生儿的手,会引起全身的哆嗦。 B.随着年龄的增长,髓鞘逐渐形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先是感觉神经,后是运动神经,其他部分就更晚。到了6岁左右,大脑半球神经传导通路完成髓鞘化,对刺激的反映日益迅速、准确。 (二)需氧量大 问题: 1、需氧量大的表现? 2、应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环境? 1、表现: 神经系统的耗氧量比其他系统高。在神经系统中,脑的耗氧量最高。在清醒安静状态下,幼儿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50%,成人是20% 。充足的氧气是维持儿童脑细胞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 幼儿对缺氧的耐受力不如成人,如果居室内空气污浊、氧气不足,脑细胞受害首当其冲,会很快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现象。 (三)易兴奋,也易疲劳 1、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2、兴奋和抑制在劈成较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弱,年龄较小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而不好静,容易产生疲劳。 主动注意时间: 3岁时达7分钟,5岁时15分钟,7岁时达20分钟。 所以幼儿需要经常变换活动内容、方式。 (1)易疲劳 ——神经细胞较脆弱,能量贮备较少。 (2)疲劳恢复快 ——新陈代谢旺盛。 Alpha Block: When the eyes are opened, the alpha rhythm is replaced by fast, irregular low-voltage with no dominant frequecy.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alpha block. alpha waves Eyes open Eye close alpha waves α波梭形: 正常人α波在清醒、闭目、安静时出现,呈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的梭形变化,称为α波梭形。每个梭形持续1-2s。 α波阻断:当受试者睁眼或接受刺激时α波消失并转为快波,称为α波阻断。 同步化:出现低频高振幅节律(如α波),表示抑制过程出现。 去同步化:出现高频低振幅节律(如β波)的,表示兴奋过程增强。 应用:癫痫、占位病变(如肿瘤等)诊断。 3.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1)EEG是皮层大量神经元(锥体细胞为主)突触后电位总和而形成的场电位; 2)丘脑非特异性的投射系统是脑电活动形成的基础。 4 . 皮层诱发电位 1) 定义:刺激某一感觉传入系统在皮层相应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 2)组成: (1) 主反应:先正(向下)后负(向上),大锥体细胞电活动综合。 (2) 后发放:一系列正相周期性波动,皮层与丘脑接替核间环路活动的结果。 3)意义:与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 (1) 研究皮层感觉功能定位的重要方法。 (2) 平均诱发电位(如体感、听觉、视觉诱发电位等)、 事件相关电位(ERP)。 感觉机能和疾病的定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未来之星”选拔活动试卷(四、五年级).pdf VIP
-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pdf VIP
- 金融英语翻译 Chapter 15 应收款项.pptx VIP
- 烟草法律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三年级上册 劳动教案.pdf VIP
- DB12T 775-2018 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规范.docx VIP
-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几何动态问题(专项训练).pdf VIP
- 觉醒年代人物小传800字.doc VIP
- [通力KONE电梯资料]CTP-07.30.S2A_安全钳.pdf VIP
- 【名校课堂】九年级数学下册 28.1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第1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