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想分子中有一个“正电荷中心”和一个“负电荷中心”,如果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如果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 分子的极性的大小常用分子电偶极矩来衡 量。 分子电偶极矩越大,分子的极性就越大; 分子电偶极矩越小,分子的极性就越小;分子 电偶极矩为零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二.分子间作用力(一) 取向力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分子中 存在固有偶极。当极性分子充分接近时,极性分 子的固有偶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在空间的 运动循着一定的方向,而处于异极相邻的状态。 这种由于极性分子的偶极定向排列产生的静电作 用力称为取向力。取向力的本质是静电作用,显 然,极性分子的分子电偶极矩越大,取向力就越 大。 (二) 诱导力 当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充分接近时,在极 性分子固有偶极的影响下,非极性分子原来重合 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的位移而产生诱导偶 极,在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与非极性分子的诱导 偶极之间产生静电作用力。这种极性分子固有偶 极与非极性分子的诱导偶极产生的作用力称为诱 导力。 当极性分子充分接近时,在固有偶极的相互 影响下,每个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 被拉大,也产生诱导偶极,因此诱导力也存在于 极性分子之间。 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都在不停运动着,在 运动过程中它们之间会发生瞬时的相对位移,在 一瞬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产生瞬时 偶极。当两个非极性分子充分接近时,两个分子 的正、负电荷中心同时处于异极相邻的状态而产 生吸引作用。这种由非极性分子的瞬时偶极产生 的吸引作用称为色散力。虽然瞬时偶极存在时间 极短,但是这种情况不断重复,因此色散力始终 存在着。 (三) 色散力 由于在极性分子中也会产生瞬时偶极,因此不仅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而且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及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色散力。 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 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和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对于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 只有当分子的极性很大时,取向力才比较显著; 而诱导力通常很小。 分子间力的特点: 不同情况下,分子间力的组成不同。 例如,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极性分子之间有三种力,并以色散力为主,仅仅极性很大的H2O 分子例外。 分子间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既无方向性又无饱和性 三、氢键 氢键的形成条件: 分子中有H和电负性大、半径小且有孤对电子的元素(F ,O,N)形成氢键。 氢键的特点: ① 键长特殊:F-H F 270pm ② 键能小 E(F-H F) 28kJ/mol ③ 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 破坏氢键的能量,键能小属于分子间力范畴但它又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人们又成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范德华力。 * (二)sp2 杂化 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 轨道参与的杂化称为 sp2 杂化,所形成的三个杂化轨道称为sp2 杂化轨 道。每个sp2杂化轨道中含有1/3的s轨道和2/3的p 轨道成分,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呈平面正 三角形。 , B: 2s22p1 sp2 sp2杂化 在形成BF3时,B采用sp2杂化。基态B最外层电子构型是2s22p1,在F的影响下,B的一个2s轨道和两个2p轨道进行sp2杂化,形成三个sp2杂化轨道,每一个sp2杂化轨道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B用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F含有未成对电子的3p轨道重叠形成三个σ键。由于B的三个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所以BF3 空间构型是平面正三角形。 , , (三)sp3 杂化 由一个ns轨道和三个 np 轨道参与的杂化称为 sp3 杂化,所形成的四个杂化轨道称为 sp3 杂化轨 道。sp3杂化轨道的特点是每个杂化轨道中含有1/4 的 s 轨道和 3/4 的 p 轨道成分,杂化轨道间的夹 角为 。 C:2s22p2 sp3 在形成CH4时,C采用sp3杂化。基态C最外层电子构型是2s22p2,在H的影响下,C的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进行sp3杂化,形成四个sp3杂化轨道,每个sp3杂化轨道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C用四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的1s轨道重叠形成四个σ键。由于C的四个sp3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所以 CH4 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sp型杂化轨道的夹角公式: 式中:θ为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 α为杂化轨道中含s轨道的成分。 例如:BeCl2分子 2. sp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同步检测 2(带答案).docx VIP
- 数据治理概论课件:数据治理工具.pptx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04G323-2 图集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工作级别A4、A5).pdf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公开课课件.pptx
- 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pptx VIP
- 惯性器件原理课件.pptx VIP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pptx VIP
-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莫桑比克考察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