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调查、检查方式 1.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2.就调查、检查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3.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 4.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 5.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 6.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的其他调查、检查措施。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以当场处理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 四、对监察人员的要求及回避 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 劳动保障监察员办理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直接厉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五、劳动保障监察的期限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六、听取及告知义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用人单位的陈述、申辩; 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的应当告知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七、处理决定 1.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 3.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 发现违反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就赔偿发生争议的,依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第四节 其他组织的劳动监督检查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权 有关部门:各产业部门、工商行政、审计、财政、税务、公安等政府行政机关 (一)产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权 应在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以不干涉企业、公司的合法自主权为前提,对其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依法实行监督检查。 (二)其他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权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机关、审计机关、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等政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执行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也享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权。 二、工会等群众组织的监督检查职权 (一)工会对劳动法执行的监督检查职权 1.监督用人单位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经费的制订、执行和使用情况。 2.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措施。 3.督促和协助企业发放劳动保护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对企业行政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时,工会有权向企业行政部门提出停产解决等建议;企业不采纳时,工会有权支持职工拒绝操作,组画之职工撤离危险现场,职工工资照发。 5.参与职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提出处理意见,并可要求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6.收集整理用人单位有关劳动保护的问题和建议,提交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解决方案。 7.对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侵犯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会有权提出意见。 8.工会有权派出代表调查有关的用人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有权获得有关单位的协助。 9.工会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如关于工作时间、女职工特殊保护等规定,有权要求单位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纠正,认真处理。 10.工会认为用人单位处分、辞退职工不当的,有权提出意见,要求重新研究处理。 11.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进行调处。 12.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执行公务时,有权获得由企业行政部门提供的便利条件。 13.工会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有权提出控告,代表或支持帮助受害职工提起诉讼。 (四)劳动合同无效 1、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 不具备劳动合同的有效条件,从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分为全部无效劳动合同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 2、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 ⑴法律依据: 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 ②采取欺诈、威胁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 ③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 ⑵确认无效劳动合同的机构 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制浆造纸企业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doc VIP
- GB 1499.2-2024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pdf VIP
- 【高中历史教研】李惠军:选择性必修一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言.pdf VIP
- T∕CECS 10048-2019- 绿色建材评价 预拌砂浆.pdf VIP
- 土壤地理学土壤分类.ppt VIP
- 《诡案组》(1-14卷文字全本)作者:求无欲.txt VIP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pdf VIP
- 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方案设计.docx VIP
- T∕CECS 10049-2019- 绿色建材评价 石膏装饰材料.pdf VIP
- 国际航运管理 全套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