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豆G期货知识入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种概况一、大豆用途及种类 大豆属于蝶形花科,大豆属。别名黄豆。我国许多古书上曾称大豆为菽,《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西晋杜预对菽字注释:“菽,大豆也”;秦汉以后就以豆字代替菽字了。大豆原产于我国,据推算,我国种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我国传去。本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   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但以春大豆占多数。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种,十月份收获,十一月份开始进入流通渠道。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区)。夏大豆大多在小麦等冬季作物收获后再播种,耕作制度为麦豆轮作的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各省。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后再播种,当大豆收获后再播冬季作物,形成一年三熟制。我国浙江、江西的中南部、湖南的南部、福建和台湾的全部种植秋大豆较多。冬大豆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的南部。这些地区冬季气温高,终年无霜,春、夏、秋、冬四季均可种植大豆。所以这些地区有冬季播种的大豆,但播种面积不大。   大豆按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分五类: 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按粒形又分东北黄大豆和一般黄大豆两类。 青大豆:种皮为青色。 黑大色:种皮为黑色。 其它色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大豆。 饲料豆(秣食豆) 二、大豆的产地及分布   大豆的故乡是中国本世纪,西方人才逐渐认识到大豆可用于榨油和制成豆粉。由于美国政府对大豆生产采取了价格支持政策,使大豆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大豆也因此与小麦、玉米长列为世界主要谷物。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其次是巴西、中国和阿根廷,美国的产量占绝对优势,其大豆产量是位居产量第二的巴西的三倍左右。   我国大豆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松辽平原,华北黄淮平原及山西、陕西等地。东北地区大豆质优粒大,含油率高,年总产量占全国的40%,商品率居全国第一,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黄淮平原是中国大豆第二大产区,产量占全国30%。我国大豆除自销和出口外,还从美国和巴西等国进口。   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地区依次为欧共体、日本、墨西哥和台湾。 三、大豆价格和季节性趋势   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需水较多。一般5—6月播种,10月左右收获。大豆价格在收获季节较低,春季升到高峰。由于大豆是一种深加工产品,加工利润在很大程式度上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一般来讲,秋季收获后供货充裕,大豆价格较低,而畜牧业由于冬季将临,牧草缺乏,对豆粕饮料的需求上升,因此,大豆加工利润高,对大豆的需求随之增加。 四、国际国内大豆的生产与消费情况   近年世界大豆生产发展较快,1992/93年度世界大豆总产量为1.1734亿吨。1996/97年度增加到1.3136亿吨。4年增加1402万吨,增幅为11.95%。1997/98年度世界大豆总产量为1.4956亿吨,比1996/97年度增长14%,尤其是美国,其大豆产量达到7473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5.25%。巴西的产量将会达到28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66%。由于干旱,预计阿根廷的产量将会低于1996/95年度的水平,为1200万吨,而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全年大豆总产量为1437万吨,比去年增加115万吨,增幅达8.7%。   大豆的消费主要用于制油加工,其年加工消耗量占大豆总产量的80%以上。1992/93年度世界用于制油加工的大豆为9675万吨,1996/97年度上升到1.1472亿吨,增加1797万吨,增幅为18.57%。97/98年度全球大豆需求量14363万吨,同比增长5.68%,表明1998年全球大豆的消费量虽一直保持旺盛增长势头,但亚洲金融危机使这势头发生转折,大豆的消费量将稳中趋降。   我国大豆消费量呈递增之势,1997/98年度大豆需求量为1500万吨左右,本国自产的大豆难以满足需求,供需缺口由进口量填补。《世界油料市场与贸易》预测,1997年10月至1998年9月,中国的大豆与豆粕的净进口额将继续增长,其中大豆为280万吨, 比上年同期再增40%,豆粕为397万吨,比上年同期再增21.4%,如果把进口豆粕折算成大豆,就相当于大豆509万吨,加上实际进口大豆,两者合计为789万吨,比上年同期多25%以上。如果没有适当的调控措施,大豆供给泛滥程度更甚于1997年。   1992/93年度世界大豆年末库存为2027万吨。1996/97年度降到1407万吨,降幅为30.6%。97/98年度将有所增加达到2007万吨。 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   大豆交易活跃,价格波动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有:

文档评论(0)

zzabc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