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十七.doc

  1. 1、本文档共2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十七.doc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十七  黃帝靈樞經 【 馬蒔曰:靈樞者,《內經》篇名。蓋《內經》為總名,中有《素問》八十一篇,《靈樞》八十一篇。《素問》曾經唐寶應年間啟元子王冰有註,其《靈樞》自古迄今,並無註釋,晉?皇甫士安以《鍼經》名之。按本經首篇九鍼十二原中,有先立《鍼經》一語,又《素問》八正神明論,亦岐伯云:法往古者,先知《鍼經》也。是《素問》之言,亦出自《靈樞》首篇耳。後世王冰釋《素問》,以《靈樞》、《鍼經》雜名,宋?成無己釋《傷寒論》及各醫籍,凡引《靈樞》者,皆不曰《靈樞》而曰《鍼經》,其端皆始於皇甫士安也。但鍼經二字,止見於本經首篇,其餘所論營衛輸穴關格脈體經絡病証,三才萬象,靡不森具,雖每篇各病,必有其鍼,自後世易《靈樞》以《鍼經》之名,遂使後之學者,視此書止為用鍼,棄而不習,以故醫無入門,術難精詣,無以療疾起危,深可痛惜。豈知《素問》諸篇,隨問而答,頭緒頗多,大徑殊少。《靈樞》大體渾全,細目畢具,猶儒書之有大學,三綱八目,總言互發,真醫家之指南,其功當先于《素問》也。今愚析為九卷者,按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九卷,《靈樞》九卷,乃其數焉。又按《素問》離合真邪論,黃帝曰:夫九鍼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以起黃鐘數焉。大都神聖經典,以九為數,而九九重之,各有八十一篇。王冰分《靈樞》為十二卷,宋?史崧分為二十四卷者,皆非也。愚今分為九卷,一本之神聖遺意耳。後世《道德經》、《難經》俱八十一篇,其義倣此。然謂之曰《靈樞》者,正以樞為門戶,闔闢所繫,而靈乃至神至元之稱,此書之功,何以異是!且愚註釋此書,並以本經為照應,而《素問》有相同者,則援引之。至於後世醫籍有訛者,則以經旨正之於分註之下。然後之學者,當明病在何經,用鍼合行補瀉,則引而伸之,用藥亦猶是矣。切勿泥為用鍼之書,而與彼《素問》有所軒輊於其中也。】   九鍼十二原篇第一 【 馬蒔曰:內有九鍼之名、十二原穴,故名篇。自篇內小鍼之要以下,岐伯盡解於第三篇小鍼解內,故愚釋此篇,即以小鍼解之義入之,不敢妄用臆說也。然《素問》有鍼解篇,亦與此二篇小同,當合三篇而觀之,其義無餘蘊矣。又舊本以第一篇為法天,第二篇為法地,三篇法人,四篇法時,五篇法音,六篇法律,七篇法星,八篇法風,九篇法野,乃後人襲本經七十八篇用鍼之意而分註之,殊不知彼乃論鍼而非論篇目也,甚為無理,故愚削之。】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鍼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里,為其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鍼經》。願聞其情。岐伯答曰: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于九焉。 【 馬蒔曰:此帝欲立《鍼經》,而伯遂推而次之也。】 【 張志聰曰:按帝經土設井,立步制畝,藝五穀,養萬民,而收其租稅,設有疾病,則不能力田以供餘食矣。故帝立九鍼微鍼之法,傳於後世,令終而不滅焉。毒藥,所以攻疾也,砭石,所以泄邪也,二者皆攻瀉之法。微鍼,能通調血氣者也。逆順出入者,皮膚經脈之血氣,有逆順之行,有出入之會。蓋人秉天地之氣所生,陰陽血氣,參合天地之道,運行無息,少有留滯,則為疾病。故帝以天地人之道而立九鍼,用九鍼之法,以順人之陰陽血氣,而合於天道焉。明其理則易用,持於心則難忘。按篇名九鍼,而帝曰微鍼,伯曰小鍼,是九鍼之外,又立小鍼也。九鍼者,聖人起天地之數,始於一而終於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之數。用九鍼而合小鍼者,以陽數五,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以應河圖之數也。帝繼伏羲神農氏而作,即以兩儀四象河圖奇偶之數,用法於鍼,所以修身治國平天下,蓋國以民為本也。】 請言其道。小鍼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覩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髮。不知機道,叩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粗之闇乎。妙哉,工獨有之。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鍼道畢矣。 【 惡,音烏,下同。空,上聲。】 【 馬蒔曰:此詳言小鍼之要,而鍼道之所以畢也。小針者,即上節微鍼也。小鍼之要,雖曰易陳而人實難入。粗工者,下工也。下工泥於形迹,徒守刺法,上工則守人之神。凡人之血氣虛實,可補可瀉,一以其神為主,不但用此鍼法而已也。所謂神者,人之正氣也,神乎哉,此正氣不可不守也。邪氣之所感,有時如客之往來有期,名之曰客。客在門者,邪客于各經之門戶也。若未能先覩何經之疾,則惡知其病源所在,自有所治之處哉?然既知病源,可行刺法,但刺之微妙,在於速遲,速遲者,即用鍼有疾徐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