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之我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经》之我见《易经》是一本奇书,许多人看《易经》根本看不懂,也不知先祖是如何写出。我是查了不少资料,根据自己体会,经过多年摸索,自认为掌握了一些实质的东西,今日写出,也是一家之言,正误读者自行判断。 先,《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个人认为,《易经》是一本占卜书,也是一本史书。作为一本占卜书,多数人没有意见,但说它是一本史书,许多人就不敢相信。这就要考虑到《易经》成书年代,《易经》又叫《周易》,应该在周代成书,而夏、商和周三代实际上是巫术为主流的时代,这一点从考古证据可知。(本文后附田毕旺先生所译天亡簋铭,从中大家可以窥见当时巫术盛行的一幕)。大量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都是记载占卜的结果,在夏商周三代,凡是大事,必先占卜,占卜结果刻在甲骨上,便是甲骨文。 《易经》最早可能是这些占卜资料集合,有点像医案或法院案例卷宗,因为历史大事在当时必占卜,所以汇成资料时,实际上已有记录历史的价值,所以说它是史书,也因为记录了占卜结果,所以也是占卜书。 当然,最初可能很简,只有最简单判词,如乾,只有“元,亨,利,贞”四字,后面其他内容,却是此事生后,再追加记载。举几例说明: 临卦,就是周武王灭商后,登基为王,君临天下的记载。登基之前,当然要占卜,结果大吉,判词:元亨利贞。事后如此记载:至于八月有凶。看这一卦人可能不能理解,历史上周武王八月得重病,差点死去,当然八月有凶,明显是后来补记,后面爻词,更是后来添加,说明这个事件经验教训,而当时由于记录都要用刀刻,当然能省就省,这也倒致《易经》艰深难懂。 观卦,从臣子角度记录了武王登基大典,观礼也。 乾卦,记录了周兴起取代商的过程,为君之道的经验教训,其用九中有一句:见群龙无,吉。从常人角度看,群龙无不可能吉,事实是,商纣失去能成为天下之的资格,诸侯无,周正好取而代之,当然为吉。 坤卦,是记录商一部分贤臣投向西周的卦,为臣之道也,所以才“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并在后来爻词之中记载了商纣王的结局。“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战于野,其中龙指纣王,武王灭商最后一战便是牧野之战,商十万奴隶临阵倒戈,纣王于摘星楼**,其焦尸流出的血当然是黑黄(玄黄)色。 归妹卦,更是清楚,直接在爻词中言明:帝乙归妹,明显是商王乙嫁妹占卜与事后记载。 其余不一一说,《易经》是先有卦象和最简单吉凶判词,事后,再补记事件经验教训,后来整理者再加以完善,最终成书。 到此,有人会感到失望,但《易经》展远未结束。 先说一下卦象,《易经》其六十四卦,均有六爻组成,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从下到上,分别叫初、二、三、四、五和上,卦象如何产生,说法多种,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借像喻理,也有可能从当时灼烧龟甲占卜中得到一部分,我曾见一书,讲述如何灼烧龟甲,从裂纹中断吉凶,许多裂纹近卦相。 而且,许多卦相已深入国人的灵魂之中,百姓日用而不知。举二例说明: 晋升一词,实是二卦,以晋卦为例。晋卦分为上下两卦,上为离,其象为火为日,下为坤,其象为土为地,日出地上,光明普照,蒸蒸日上,当然是好词了。 又如成语“否极泰来”就涉及否泰二卦,就不多说了。 《易经》成书后,对《易经》展有重大影响第一位当算孔子,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并作十翼,《易经》从此后,又多了一个十翼。孔子是从哲理角度入手,使《易经》脱离了占卜书的命运。 到了汉代,《易经》又从另一个角度展,被称为“象数派”,此派不关心哲理,主要从阴阳爻变化入手,进行大量数理转换,后世各种算命预测之术,均由此端,初期代表为《京房易》,一直展到宋代,并与天干地支结合,与天文地理结合,形成了纳甲法等一大堆衍生物,并最终形成了术士中奇门遁甲术,几乎包罗万象。 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又将《易经》另一流派“义理派”推向了巅峰,其派不问卦象,只是穷究象词爻词中哲理,可以说与孔子一脉相承。 宋之后,大多数是在炒冷饭了。不再多说。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话,现在关于《易经》的神话都是在骗人了,不过说这个话为时尚早。《易经》经历代大家研究展,其中之理可谓无所不包,所谓“易为天地准”,恰恰是这些展,让《易经》已越了人们想象。有一种说法,说《易经》传入西方,微积分创始人之一的莱布莱兹现阴阳爻恰是二进制,从而创立了现代二进制数学,成为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对于《易经》在修行中作用,有时间再写吧。 以下是田毕旺先生所译天亡簋铭的解读,天亡簋为青铜礼器。其中巫术,现在依然存在于农村,我就见过。在北方出马仙有此内容,南方称为走阴差。 天亡簋铭 田毕旺 天亡簋为武王克商后不久所铸,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其铭文进行解释的专家学者已经不少,但个人觉得,了解古代浓厚的巫术氛围,更有助于理解铭文的内容,故不揣固陋,试从巫术的角度来进行释读,并就正于方家。 铭文逐句释读如下(通假字均直译成简化字,不再列出):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