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学习中的逻辑运用(含参考答案)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以至: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 2、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作客:寄居在别处。 3、化妆:在自己形象的基础上变得更漂亮的方式。 化装:将自己形象化妆成为另一形象,是伪装的一种方式。 4、违反:是不符合的意思 。 违犯:就是违背和触犯(国法、法律、规定)的意思,相比之下,“违犯”比“违反”严重得多。 理解逻辑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包括: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 同一律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具体表现: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 例如: 甲:“不应该把学习方法问题和学习态度问题混为一说。” 乙:“我不同意你的意见。学习方法对不对头和学习态度正确不正确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矛盾律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犯 “自相矛盾”的错误。 例如: 1、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2、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排中律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基本逻辑错误是“两不可”,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或者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都同时予以否定。 例如: 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下列各段话是否包含逻辑错误? 1、我是有信心期末考出好成绩的,但我却没有把握。 2、南极沿岸地带鸟的种类很少,但鸟却很多。 3、甲:“你完成了作业没有?” 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 甲:“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作业了?” 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作业。” 4、班会上,老师批评小李不应该在上课时间去看电影。小李反问道:“请问,看电影是好事还是坏事?看电影受不受教育?” 5、有人说:“从船头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只见远远的船标灯在不停地闪闪发光。” 6、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著作,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 yexuan 《残暴的国王与聪明俘虏》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回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厄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很快回答了一句话。而这句话顿时让执法官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同样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得把这个俘虏放了。同学们,请想一想,这个聪明的俘虏回答的是一句什么话呢? 请同学们猜猜这个聪明的俘虏讲的是什么话? 聪明的俘虏是这样回答的: 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什么是逻辑?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在贬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学习逻辑知识的意义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命题,由命题组成推理,在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单位之上是一些基本的逻辑规律。 逻辑中的概念 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什么是概念? 例如:“人”这一概念 同样是人,但每一个人有自己的身长,自己的肤色,自己的性格,处于一定的国度里,这个人不同于那个人,中国人不同于外国人,青年人不同于老年人,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处于各种相同或不同的关系中,这些“特点”、“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统称为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分。例如,对于不同的具体的人来说,他们之间可具有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等特征,但这些特征,仅是人的外在的特有属性,非本质的属性,而对于所有正常的人来说,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则是人的内在的特有属性也就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定义:人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