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酬赠诗四首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 解题: 近试,临近考试。 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入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 本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抓住关键词分析。 点放,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 等待天明,拜见公婆。 诚恳、娇羞 征求意见 重视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水部即张籍,他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合称韩张。朱庆馀平日行卷于他,已得其赏识,可是临近科举,仍然心中忐忑,因而呈上此诗,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考官,就应试前景征询于他。诗中舅姑指公婆,唐俗,新嫁娘在婚礼次日清晨拜见公婆。此诗抓住这一社会风俗中的生活细节,刻画了新嫁娘自信而又含羞、期待而又迟疑的心理,可谓体贴入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画面美、风俗美、人情美,兼之言外有言、意外藏意,令人赏爱不已。难怪张籍特别作了答诗《酬朱庆馀》. * * * * 酬赠诗 (一)赠送诗 (二)酬答诗 思想感情归纳 表谢意(含婉拒) 。 表深情。 表干谒(自荐信 )。 表心志。 A B C D 张籍 (766?—830?)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 其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后来元稹、白居易所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其实就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的. 解题:什么是“节妇”? 节,就是节操、气节。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节”的女子。 即女子对她所遭遇的第一个男人的无条件的忠贞。特别是宋代以后,至于明清两朝,这种观念始终是卡在我国女性脖颈上的一道沉沉的枷锁。 读 立节完孤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何不相逢未嫁时。 读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赠珠) (接珠) (还珠) Q:外在内容与实质内涵之间是怎么的对应关系呢? 主人公:妾—— 第三者:君—— “我”丈夫:良人—— 理由:节妇之节—— 思 张籍 李师道 皇帝(国家、国家的统一) 臣子之节 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追求者的婉言拒绝. 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谢绝。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名声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 作者--- 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 巧妙的双层面 的诗去回拒 君子坦荡胸怀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比兴手法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主旨) [比兴的手法] Q:这种迂回的写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