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补偿控制系统的设计 §7.1 补偿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7.2 前馈控制系统 §7.3 大时延控制系统 §7.1 补偿控制的基本思想与结构 §7.2 前馈控制系统 §7.3 大时延控制系统 返回 主要介绍:补偿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补偿控制方法。 补偿控制系统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四种 1、输入量补偿:将输入量经过处理后,直接向前传递,并与 主控制器的输出进行叠加。 输入量补偿器 其结构图如下: 2、扰动量补偿:将系统的扰动输入量经过处理后,直接向前 传递,并与主控制器的输出进行叠加。 扰动量补偿器 上述两种补偿控制的方法又称为前馈补偿 其结构图如下: 3、反馈补偿:在主控制器反馈回路中增加一个控制器。 反馈补偿器 其结构图如下: 4、串联补偿:将补偿器与主控制器串联连接。 其结构图如下: 串联补偿器 返回 反馈控制系统: 按偏差进行控制 即:干扰作用 被控量偏差 控制器补偿 反馈控制方案本身决定了它无法将干扰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值之前,因而限制了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既然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扰,能否直接按扰动进行控制? 基本思想:扰动通过扰动通道作用于系统、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如果扰动是可测量的,且扰动通道的模型可以获得,那么,可以设计一个补偿器,使得补偿环节对系统的作用与扰动对系统的影响相互抵消,从而消除扰动对系统的影响。 例: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如果影响被控量的主要扰 动为进料量的流量…… 一、前馈控制 前馈作用 扰动作用 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被控量对于扰动的输出: 前馈控制(描述):在被控量还未受到影响之前,控制器就 产生了控制作用,在理论上可以彻底消 除误差,实现对扰动的完全补偿。 扰动通道 前馈控制器 对象 扰动 被控量 “-”表示前馈控制作用的方向与干扰作用的方向相反。 二、前馈控制的特点(与反馈控制系统相比)P218 1、是一种开环控制; 2、控制的根据是扰动; 3、前馈调节器的控制律由过程特性决定; 4、多用来抑制可测而不可控的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5、控制及时,理论上可实现对干扰的完全控制; 6、实现的经济性差。 一个前馈调节器只能对一个扰动进行补偿。 1、静态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扰动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 只考虑稳态时的校正,即只能保证被控量的静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 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 2、动态前馈控制系统 能够保证控制过程的静态、动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 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完全补偿条件与前馈控制系统相同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优点: 由于增加了反馈控制回路,降低了前馈控制器的精度要求。 利用前馈控制对系统中的主要扰动进行补偿;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余次要的扰动,保证被控量的稳态精度。 既可实现高精度控制(反馈),又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前馈)。 4、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当副回路的工作频率远远大于主回路的工作频率,则副回路的传递函数可近似表示为: 前馈控制器的特性是由对象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特性确定的,要想获得完全补偿,就必须精确知道上述两通道的特性。由于工业对象的特性极为复杂,导致了前馈控制作用形式颇多。但从工业应用的角度看,总是力求控制仪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以利于设计、运行和维护。 四、前馈控制作用的实施 许多工业对象都具有非周期与过阻尼的特性,因此可以用一阶或二阶,必要时串联一个纯滞后环节来近似。假如: 控制通道的特性为: 扰动通道的特性为: 则前馈调节器模型为: 目前常用的前馈控制器模型有: 是静态前馈,用比例控制器或比值器等常规仪表实现。 一阶“滞后-超前” 前馈控制器。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返回 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传送物料能量、测量成分量、皮带运输、带钢连轧机,以及多容、多种设备串联等过程,都存在较大的纯时延。 例: 大延时对象一般是指广义对象的时延与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5。 控制系统中的大时延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不稳定。 克服纯延时的几种常见方案 改进型常规控制:具有通用性广等特点,目前较常用。 预估补偿:原理上能消除纯延时对控制系统的动态影响,但前提是具有被控过程的精确模型,工程上往往难以实现。 采样控制:成本较低,但干扰加入的时刻对控制效果影响较大。 其他:大林算法、卡尔曼预估算法、灰色预测控制等。 一、改进型常规控制方案 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重点.ppt
- 迈克尔哈默,流程再造剖析.ppt
- 第九章竖井联系测量与陀螺经纬仪测量重点.ppt
- 第九章数值积分重点.doc
-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词汇汇总(综合版)重点.doc
- 第九章统计学列联分析重点.ppt
- 鄂教版二下11.《听鱼说话》剖析.ppt
- 迈普技术支持培训-交换机技术基础培训剖析.ppt
- 第九章微机原理重点.ppt
-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4、说说我自己》剖析.ppt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