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肿瘤生物治疗新进展 肿瘤治疗方式 手术 化疗 放疗 生物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 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进行肿瘤防治的新方法。 它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来抗击肿瘤。 它给以天然(或基因工程)产生的针对性靶向性很强的物质来取得抗肿瘤效应。 肿瘤生物治疗的分类 体细胞疗法 细胞因子疗法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疫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放射免疫靶向治疗 肿瘤基因治疗 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 生物化学 (一)体细胞治疗 定义:通过分离获取的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大量扩增出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产生抗肿瘤的效应。 免疫细胞 : LAK细胞 、TIC细胞、CIK细胞、DC细胞、CD3Ak细胞、AKM细胞等 。 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肾癌、NHL、癌 性胸水等,毒副反应轻。 (二)细胞因子疗法 定义: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或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所合成、分泌,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和肿瘤消长等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分子。 (二)细胞因子疗法 临床应用: 干扰素:IFN -α 、IFN -β 、IFN -γ。 白介素:IL-2、IL-4、IL-7、IL-12等。 造血刺激因子:EPO、TPO、G-CSF、GM-CSF、IL-11、IL-3等。 肿瘤坏死因子:TNF-a。 修复因子:GM1、EGF、BFGF等。 用于 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病毒感染、造血抑制、放射损伤等治疗。 体细胞疗法与细胞因子疗法 体细胞疗法与细胞因子疗法常有互补性,更多的采取联合应用的方式。如:CIK / IL-2联用、TIL / IL-2联用、LAK / IL-2联用、 AKM / IFN- γ 联用、 DC / IL-2 / IFN- γ联用、IL-2 /IFN- α /TNF- α。目前这些治疗方法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并已取得较好的疗效。 (三)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疫苗 定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一类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树根形状的的细胞,它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吞噬、处理肿瘤抗原,并把抗原信号传递给T淋巴细胞,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 目前认为体内能够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为些T淋巴细胞,但T淋巴细胞本身并不能特异性地识别细胞,它需要从所谓抗原递呈细胞那里获得抗原信号,才具备特异性的肿瘤杀伤作用。 (三)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疫苗 DC疫苗的制备:肿瘤抗原多肽或蛋白直接刺激DC,肿瘤组织蛋白提取物刺激DC,抗原及细胞因子基因转染DC等。其中抗原基因转染DC及细胞因子基因转染DC,可以使抗原分子及细胞因子在DC内长期稳定表达,因而具有更好的刺激效果。 DC疫苗制备的过程:常用的是在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在此过程中用自身肿瘤组织(由活检或手术获得)作为抗原刺激树突状细胞,培养出高效率的抗肿瘤DC疫苗,再回输到病人体内诱导T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肿瘤作用。 (三)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疫苗 广州南方医院肿瘤中心采用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将人乳头状病毒E6和E7及GM-CSF等基因转染DC治疗宫颈癌,将BA/46基因或突变型Her-2/Neu基因及转染DC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由于我们对肿瘤特异性抗原了解较少,绝大多数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未明,而已知的抗原尚不能诱导最佳抗瘤反应,故目前DC疫苗临床治疗用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宫颈癌患者。 (四)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定义:针对肿瘤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称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分类:单克隆抗体分子类靶向药物、小分子化合物类靶向药物、血管生成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分子类靶向药物:针对分子靶点。 小分子化合物类靶向药物:对信号转导进行抑制。 血管生成抑制剂:针对肿瘤血管的生成。Avastin可治疗结肠癌可能成为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四)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单抗类药物) (四)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 (四)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实施过程: (1)通过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正确地寻找分子靶标; (2)根据靶标结果筛选合适的靶向药物; (3)采用单纯的生物治疗、生物化疗、生物放 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4)治疗过程中注意减量维持; (5)治疗后通过PET/CT、CT、MRI、肿瘤标记物等检测评价疗效。 (五)放射免疫靶向治疗 定义: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以放射性核素为弹头,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将产生的α或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靶向到肿瘤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课件.ppt VIP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十章.ppt VIP
- 149页-【低空经济】大型露天矿区安全生产无人机巡查与管理系统设计.pdf
- 《朝花夕拾》经典青少年文学读物.pdf VIP
- 学校食堂卫生标准的食品烹饪温度与时长要求.docx VIP
- 2025凉山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全套十一讲满分答案(纯).docx
- 新出_魏哲墓志铭_及其相关问题_张存良.pdf VIP
- 课题申报参考:人工智能赋能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基因图谱构建及创新设计研究.docx VIP
- 【新版】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和大人一起读剪窗花》优质课件.pptx VIP
- 2025质量管理 GBT 19001-2016的统计技术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