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座堡垒证明筑城的作用.doc
两座堡垒证明筑城的作用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凡尔登战役对于参战的德国和法国官兵而言,都是一场地狱般的历程。1916年2月至12月的短短十个月之间,法国和德国在凡尔登这片总面积不足25平方千米的三角地上付出了上百万士兵伤亡的代价。而这些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一个“回到起点”的尴尬结局。
如果要探究凡尔登战役异常血腥和残酷的原因,首当其冲的是远程速射火炮、飞机和毒气等新武器新装备的使用。但是围绕凡尔登独特的地形及其几十座堡垒,同样也成为夺走法德官兵生命的罪魁祸首。这种过时的野战筑城技术的使用,使得整个战场在消耗大量有生力量的同时,几乎呈现一种“静滞”的态势。
作为一战中野战筑城术第一次展现的作用,凡尔登战役对西线堑壕战乃至随后几十年各国的防御战术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研究者认为,西线堑壕战逐渐向半永备甚至永备工事体系发展。法德在一战结束后沿边境修筑马奇诺防线和齐格菲防线都受到凡尔登战役的启发。而凡尔登的筑垒防御体系也成为欧洲各国改造和利用旧式堡垒的最佳范例。
依山而建的筑垒体系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中等城市,马斯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而城市的主体坐落在马斯河右岸的三道山脊上。依山傍水一方面使凡尔登拥有相当不错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也使得它成为法国东北部的防御重点。
早在1636年,法国封建主就在圣瓦妮修道院的旧址上修筑了第一座大型城堡。1670年,著名的筑城术专家沃邦奉命考察凡尔登,并制定了将凡尔登彻底要塞化的庞大计划。但这一计划直到法国大革命仍没有全部完成。
在普法战争中,法军一败涂地。战后法国总结经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法德边境缺乏可作为防御支撑点的堡垒。而拿破仑战争时期留下的凡尔登要塞却成为法军最后投降的据点之一,因此从1880年开始,法军不惜巨资,开始在凡尔登周边的各制高点上修筑新的堡垒,并对旧式堡垒进行改造。由于判断在未来的法德战争中德军仍然会主要从东北方向威胁凡尔登,因此这个方向成为凡尔登的防御重点。
为了能够发挥地利优势,法军在凡尔登北方的各道山脊修筑的大型筑垒,离凡尔登城区的距离一般在10千米以内,整体上呈环形布局。它们包括28座大小壁垒,以都奥蒙、沃克斯为代表的大型堡垒距城最远,形成第一道防御圈。在这些堡垒以内2~4千米修筑有索维尔等纵深支撑点。在凡尔登城区周边还有圣米切尔等堡垒和炮台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从布局上看,凡尔登的筑垒体系纵深不足10千米,但是依山修筑,各堡垒可俯瞰和控制周边道路。整个马斯河右岸防御体系相对比较完备,但是左岸却留有弱点。凡尔登地区的地形基本是以平原和小标高丘陵为主,整个地区的制高点是马斯河左岸的“死者岭”。法军认为这里距凡尔登城市太远,因此在“死者岭”以及其西南侧的304高地上并没有修筑壁垒,在整个防御体系上留下了漏洞和隐患。
都奥蒙堡垒和沃克斯堡垒是凡尔登战役双方主要争夺的对象。但是在凡尔登战役打响时,这两座堡垒实际上正处于被放弃的边缘。
都奥蒙堡垒得名于马斯河右岸的小村庄都奥蒙,法国工程师经过勘察将堡垒选址钉在都奥蒙村东侧的高地上。1885年都奥蒙堡垒正式动工,随后直至1913年,都奥蒙堡垒的工事体系几乎每年都会得到加强。
1913年它已经成为一座周长400米,占地3000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其主要建筑深藏在地下,其上有两层钢质护板,再上是12米厚的沙石护坡。从天上向下鸟瞰,都奥蒙堡垒的外形设计沿用沃邦经典的五边形棱堡样式,堡垒的入口在面向凡尔登一侧,由两道垂直排列的地下隧道组成,从此引出的小型地道呈放射状分布,分别通往地下兵营以及分散在堡垒各处的射击阵地。
堡垒的主要武器是装备155毫米和75毫米速射炮的可旋转和升降的装甲炮塔,在堡垒侧翼和出口处还设有装备75毫米野炮的半埋式有盖永备射击掩体以及机炮塔。同时,在护城河内侧还隐藏这多座装备37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塔。从整个防御体系布局来看,都奥蒙堡垒已经准备好在当时全世界最可怕的420毫米重炮轰击下战斗相当长的时间。
与都奥蒙堡垒相比,沃克斯堡垒规模较小,整体布局与都奥蒙城堡相似。其升降装甲炮塔仅装备有75毫米野炮,但是这座堡垒在凡尔登战役中表现更为出色。沃克斯城堡与1881年开始修建,到1884年基本完工,可容纳150名官兵。这座堡垒当年的造价达到150万法郎。1914年,法军根据列日要塞的经验为沃克斯堡垒紧急加装了钢筋混凝土护盖,在凡尔登战役中,这一临时补救措施成功抵挡住德军420毫米重炮和法制406毫米重炮的直接命中。因此沃克斯堡垒虽然上层建筑大多数损坏,但是深埋地下的部分却基本保持完好,一座半埋式有盖设计掩体中仍陈列着当年使用的75毫米野炮。
从结构上看,以都奥蒙和沃克斯堡垒为代表的凡尔登筑垒的布局仍沿用了19世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