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4-14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南昌大学化学学院
PHYSICAL CHEMISTY
物 理 化 学
彭 洪 根 博士
TelE-mail: penghonggen@ncu.edu.cn
2017-4-14
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1.《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Physical Chemistry》(第七版),Atkins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版
3. 《物理化学》,朱文涛 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4.《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例题与习题,印永嘉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教材及参考教材
考试和分数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40%+期末×60%
平时成绩包括:
1.出勤10%,
2.作业20%,
3.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10%。
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上课(100分)
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积极配合,主动思考。
平时不定时点名抽查,缺一次扣10分。
2.作业(100分)
学习态度认真,独立解题,严禁抄袭 。
每上完一章交一次作业,缺交一次扣10分。
领会 “物理化学”的本质,能学以致用。
课后认真思考、讨论每章后面的复习题。
3.提问和讨论(100分)
具体要求:
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共同学习!
教 学 进 度 表
第零章 绪 论 1学时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4学时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6学时
第三章 化学势 2学时
第四章 化学平衡 2学时
第五章 多相平衡 2学时
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 自学
第七章 电化学 6学时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4学时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5学时
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 自学
第零章 绪 论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0.2 物理化学研究内容与意义
0.3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18世纪开始萌芽:
从燃素说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最早使用“物理化学”这一术语。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
1887年德国科学家W.Ostwald和荷兰科学家J.H. van’t Hoff 合办的《物理化学杂志》 (德文)创刊。
W. Ostwald
(1853-1932)
J. H. van’t Hoff
(1852-1911)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20世纪前期迅速发展
界面化学
热化学
电化学
化学热力学
新测试手段和新数据处理方法不断涌现。
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领域,如: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20世纪中叶后发展趋势和特点:
(1) 从宏观到微观
(2) 从体相到表相
(4) 从定性到定量
(5) 从单一学科到边缘学科
(6) 从平衡态的研究到非平衡态的研究
(3) 从静态到动态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只有深入到微观,研究分子、原子层次的运动规律,才能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结构与物性的关系。
(1) 从宏观到微观
宏观
(看得见的物体)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2) 从体相到表相
在多相系统中,化学反应总是在表相上进行。随着测试手段的进步,了解表相反应的实际过程,推动表面化学和多相催化的发展。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3) 从静态到动态
热力学研究方法是从静态利用热力学函数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但无法给出变化的细节。
激光技术和分子束技术的出现,可以真正地研究化学反应的动态问题。
分子反应动力学已成为非常活跃的学科。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4) 从定性到定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数据处理的时间,并可进行自动记录和人工拟合。
使许多以前只能做定性研究的课题现在可进行定量监测,做原位反应,如:
利用计算机还可以进行模拟放大和分子设计。
0.1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5) 从单一学科到边缘学科
化学学科内部及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