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2015年版)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经验治疗)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二)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三)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①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
②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
③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
④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
⑤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
⑥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四)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
(五)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3.需长疗程治疗
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 种及 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该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通常不需 预防用抗菌药物。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需 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需 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见附录2)
1.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2.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给药方案: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 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 1~2小时开始给药。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氨曲南1g;克林霉素0.6~0.9g;万古霉素1g;甲硝唑0.5~1g。
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侵入性诊疗:如 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脾动脉、肾动脉栓塞术;腹膜透析管植入术等。
目前并无明文标准。我国对部分常见特殊诊疗操作的预防用药提出了建议,见附录 3。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抗菌药物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
3.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
4.接受肾脏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销售行业述职报告5篇.docx VIP
- 英语必备词汇(思维导图版).doc VIP
- 汽油、柴油仓储及50万吨_年甲醇汽油调配添加剂调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润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oc VIP
- GB T 3810.14-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4部分 耐污染性的测定.docx VIP
- AIAG 第三版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培训教程-学员版.pdf VIP
- 文件检验相关知识试卷涵盖检验准备鉴定等内容.doc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总结.pdf VIP
- 2024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专任教师岗位招聘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工业碳排放绩效研究.pptx VIP
- 瓦楞纸板箱生产环境质量控制手册与程序汇编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