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文物考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盐边文物考古

盐边县文物考古工作概述(一) 泽鉴(执笔)·锡春·大槐 七十年代前,提起盐边历史,绝大多数盐边人都认为盐边神秘的历史并非远久,仅百来年而不足千年:百年前盐边还是不毛之地,无人居住,是后来的外地逃荒者进入盐边,他们开荒种地,定居盐边生活,传宗接代开发盐边,成为盐边的先民;盐边人都是土生土长,他们的祖宗一般仅有三五代,这就是盐边历史。 悠久的历史被人怀疑,并产生了许多误解。为解开盐边历史悠久之迷,除少数有志之士潜心研究之外,文物工作者们花费了二十多年心血,终于使盐边历史之悠久得以证实,盐边在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情也逐渐更加清楚。文物工作者们辛勤的劳作终于换来可喜的成绩。 一、一九八六年前的文物工作: 盐边县的文物考古工作,解放后仅在六卜年代初期,西昌专区博物馆到盐边征集了三件文物:①明代文征明金碧山水(摹本)条幅1幅;②清代黄铜面盆1个;③石器时代石斧1件。据《凉山奴隶制研究》一九八0年第一期中西昌博物馆黄承宗撰文《盐边出士文物调查记》“过去美国人包尔登一九三一年在曾当时的西康省雅砻江流域进行过考古调查,收集了不少石器和陶片标本,运回国后归美国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又据该同志谈五十年代初,盐边县文教局曾将石斧1件交西昌专区文教局,后收藏入西昌博物馆。 六十年代后,叶大槐同志为揭开盐边历史之秘,开始了最初的历程。他一边查阅大量史志资料、历史典籍,一边下乡作社会调查,分析缘由、整理资料,着手于文物考古、民族研究工作,“文革”开始后,他被打成“黑帮”受到审查批判,这一工怍处于停顿状态。 一九七六年一月,盐边中学学农时,教师何晋如带领学生在距城北五华里的花果山果园看守屋后平地开田时,在 一土中坑墓挖到铜柄铁刃剑一把,剑系铸造而成,全长五十四公分,炳长九公分,柄头镂而成“田”字形,把上有战甲上的细珠花纹;刃长四十五公分,根部长九公分处为铜包裹铁,有马甲状纹饰,两侧各有三个圆圈耳,刃根部宽为四公分,尖部宽一公分。据带队的何教师谈:“同时出土的还有一石园片石器和一獠牙形骨器,被学生扔掉了”。该铜炳剑几经辗转,由盐边中掌副校长易秀碧同志于一九八0年上半年交到了文化馆,叶大槐即将其照片加以说明寄到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被确定为战国至西汉的氐羌系族少数民族的遗物。随即在二滩淹没区第二次文物考查时由渡口市文物管理处收走。上交四川省博物馆作为馆藏之物,这是找省出土的钢柄铁剑中保存最完整的文物。 盐边正式的文物考古调查,始于一九七九年三至五月,四川省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委托凉山州溥物馆协同渡口市文化局根据水电部成勘院和省文化局的要求,完成二滩水电站淹没区渡口段的地下文物调查。参加这次调查的有凉山博物馆霍登成、黄承宗,渡口市艺术馆刘瑞,盐边县文化馆叶大槐。这次初查征集了石器3件:一在敢鱼公社(乡)所在地收集了石斧、石喯各1件,二在健康公社县城东侧的桠口缓坡台地带狮子队征集到石斧l件。狮子生产队在一九七八年修蓄水塘时,挖入池下2米深处发现许多长1寸5至2寸的管形珠式陶嚣,与米易县寨子山遗址出土的相同(见一九七九年《四川省金沙江安宁河流域考古简报》)。据当地群众讲以前开荒、种地、修水塘时经常发现“雷公石”(石器)的多式多样的石器,多数拾到后把玩一下就扔了,有个别的带回家后不知去向。接着在健康公社(乡)团结队坛罐窑,征收到青铜剑3件、青铜矛3支、青铜无胡戈1件、铜器物口沿1块、残铜环1段、红面砺石器1件,从器物开制和纹饰特征分析,与中原文化有联系,但又具有西南地区特色,对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历史和民族都是很重要的资料。经过调查,以上物品为坛罐窑生产队在一九七八年四月搞人造小平原时,把一个“小_土山”(原为古坟地)用数千斤炸药炸开,推土机推平时,在近代墓群下面叠压着一批汉代土坑墓。这批古墓全部被炸开推平破坏了。据调查当地农民反映,炸开后出土了大批随葬品,除少数石器和饰品之外,多数为青铜器物,拾了满满的一鸳篼,一些小孩拾起玩后大人认为是不祥之物,大都将其扔掉了。这次调查结束后,上述文物由西昌博物馆借走,后归还渡口市文物管理处,此12件文物现在存市文管处(其文化内涵及数量于后面列表介绍)。 一九八0年七至九月,由四川省博物馆、渡口市文化局、盐边县文化馆、米易县文化馆,组成了二滩水电站淹没区联台文物考占调查组,再次对盐边、米易进行了第二次淹没区考古调查。据发表于《凉山奴隶制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中的《二滩水电站淹没区渡口段考古凋查简报(初稿)》“调查了盐边、米易属于淹没区的七个公社(乡)。两次调查,群众给我们提供了十处线索,踏勘中发现了采集点十九处,开了四条探沟,发掘了三座墓葬。共征集、采集、发掘到文物36件,其中石器l2件,铜器l6件,陶器7件和少量陶片。”这是第一、二两次调查中盐边和米易两个县的文物出土情况。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