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牛肉大餐」研究報告.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後的牛肉大餐」研究報告

第二屆原住民華碩科教獎 清華與華碩原住民雲端科展:「飛鼠部落」生態文化與科學智慧 「雨後的牛肉大餐」研究報告 參展團隊名稱 那瑪夏─出力 曾建瑋 Taupas 團隊指導教師 葉一萱 Aping 林志傑Tahai 徐逸凡 Dastal 參展團隊成員 鄭庭萱 Kiua 施靜萱Uva 1 摘要 每當雨過初晴,部落媽媽總會沿著山溝撿拾一袋袋的蝸牛,準備享用一頓「雨後的牛肉 大餐」(布農語叫做mumuan ),而要將蝸牛的黏液完全去除是件煩雜的工作,最後的成品蝸牛 會比原來的身體縮小好多倍 (黏液去除) ,而過程中比較有趣的是處理蝸牛黏液時,每個媽媽 都會加入自己的法寶,儘可能讓黏液去除,使的炒出來的蝸牛能香脆可口。本研究主要針對 各種蝸牛黏液的處理方式作紀錄,並研究其隱藏的科學原理。 壹、 研究動機 在部落裡面老人家會講到:Mais mindangaz bunun hai katu maupas mumuan tu kandadau. 意思是 「不要學著蝸牛的樣子去幫助別人。」,也就是說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像蝸牛一樣慢吞 吞的。蝸牛在部落裡面是十分常見的動物,也是很好的食材,「炒蝸牛」絕對是原住民美食榜 榜上有名的佳餚,而山區生長的蝸牛自然肥美,雨後總有族人拿著袋子尋找這上天遺留下來 的禮物,但要享受這頓大餐前,可要花費不少功夫,最重要的是將「黏液去除」。踏進部落講 到蝸牛 (布農語叫做mumuan ),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方法,聽著族人七嘴八舌討論自己的秘 方,讓我們對蝸牛的黏液處理產生興趣,到底不同族群、地方有哪些處理方式?哪種方法比 較簡單好用?這些方法的科學原理是什麼?都值得我們那瑪夏 -出力深入研究,希望幫助人們 處理蝸牛時,能使用最簡單的方式,品嚐這大自然的美味佳餚。 貳、 研究目的 訪談結果發現,族人們處理蝸牛黏液的方法很多樣,四個人討論整理後,得到最常聽到 的五種方法:食鹽、啤酒、麵粉、芭樂葉、灰燼 ,以上材料在部落一般家庭較容易取得,但 每個媽媽或耆老們都覺得自己的方法很有效,但到底哪種能最快去除蝸牛黏液無人敢保證, 甚至有些人堅持不用煮過直接處理,而另一部分族人覺得要煮過比較好處理,既然各自都有 擁護者,那瑪夏-出力決定要替部落解開謎題,將試驗五種方法對去除蝸牛黏液的效果,並分 為煮過跟未煮過兩組進行研究。以下為研究問題: 一、 操作並學習蝸牛去殼後處理方式。 二、 未煮過的蝸牛經過食鹽、啤酒、麵粉、芭樂葉、灰燼的處理,去除黏液的效果為 何? 三、 煮過的蝸牛經過食鹽、啤酒、麵粉、芭樂葉、灰燼的處理,去除黏液的效果為何? 四、 煮過與未煮過的蝸牛處理比較。 五、 煮過與未煮過的蝸牛炒起來口感比較。 2 参、 研究設備及器材 一、 實驗用鍋牛:非洲大鍋牛,分成兩組,一組 120隻,共 240隻。 二、 去除黏液操縱變因:食鹽、啤酒、芭樂葉、麵粉 、灰燼。 三、 測量工具:電子秤、塑膠杯、量杯 。 四、 烹飪器材:瓦斯爐、瓦斯、鍋子 。 五、 記錄器材:紀錄表 -煮過 附錄二( ) 、紀錄表-未煮過附錄三( ) 、筆、照相機、攝影 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