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曲三首 学习目标 1、体会诗词曲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诵读、体味、欣赏三首诗。? 3、背诵这三首诗词曲。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全集》。 解题: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自学指导一(8分钟) 1、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 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4、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什么? 1、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明确:愁苦、烦闷。从“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中可以看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 明确:(结合写作背景)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李白的个人遭遇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起了强烈的精神苦闷。诗作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直抒郁结。 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两次。当诗人看到寥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 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精神不觉为之一 振,烦恼为之一解,感到心情舒畅。“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 高楼”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由极端苦闷而转向爽朗壮阔的境界。高潮 过后是什么呢?听到的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的精神在幻想中遨游驰骋, 现实中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那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诗人从幻 想的高空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面对长流不息的宛溪水,写出了“抽 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力图摆脱精神 苦闷的要求。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之中。只有 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4、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什么? “散发弄扁舟 自学指导二 1、如何理解“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2、如何理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藏书机 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 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眺)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 ,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2、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比喻,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眺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极易产生联想,故自然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小结 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范仲淹 范仲淹(96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死后谥号“文正”,他的文章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其中诗歌268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慷慨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