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中考 文言文对比阅读指导 张集镇中心中学 张会 2015年11月 (徐州市2013年)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16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苏轼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 ① 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②陂(bēi):水田。 ③傃(sù):向,向着,沿着。 ④悒(yì):通:“揖”,作揖。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4)故名之曰“放鹤亭”( ) 中考文言文真题回放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欣然起行 ②大道之行也 B.①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①作亭于其上 ②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D.①好之则亡其国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译文: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王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徐州201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 (16分) 【甲】(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