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历史暑期狂练试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历史暑期狂练试题 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 统一和连续的是 A.宗法制度 B.土地私有制度 C.郡县制度 D.儒家学派 2.到了秦、汉统一,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C.封建制度的确立 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 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帝王与提倡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儒家经典是历代选依据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A.重义轻利观念 B.三纲五常观念 C.宗法观念 D.仁政观念 8、“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了。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下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10.李鸿章在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C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D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日俄争夺中国东北 D.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 12、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 C.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 13.1905年清政府对14名毕业归国留学生进行考试,并授予进士、举人出身,分发各衙门任用,到1910年,这种考试规模更大,授职更多,鉴于此,当时进步舆论界可能: A多有褒扬,认为这是对科举制的发扬光大 B不太关心,认为并没有触动科举制度 C多持批评态度,认为违背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宗旨 D大加赞赏,认为有力地冲击了旧的科举制 14.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从前的弹劾权,他说“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梗直得很,风骨凛然。……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弹劾权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 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古代监察制度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 B.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优于西方的矽治设计 C.监察权可以在民主体制中发挥实际效能 D.官员素质在国家政治中有决定性作用 15.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16、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8.按下列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②“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③“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④“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A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