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与文献部类.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与文献部类.doc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与文献部类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内容大纲 先秦诸子文化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与儒释道合流 唐代儒学 宋明理学 清代考据学与今文经学 中国古代文献部类 先秦诸子思想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说两点:一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二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 一部《论语》讲到仁的地方,据统计达到109处,在不同的场合,孔子对仁的解释,往往有所不同,要准确了解和把握孔子“仁”的含义,就需要把不同的解释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大体说来,孔子对仁的解释,主要是这样三点: 其一,以礼来规定、解释仁。“子:克己复礼为仁。“礼”是指儒家提倡的行为准则和礼仪制度人伦肇始于父母,其次乃有兄弟师长,所以“孝悌”伦理教育的基础。“樊迟问仁,子:爱人”。“子: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于有道德的人 第四,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自然万物。所谓“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意即孔子钓鱼,但不用网捕鱼;孔子射鸟,但不射栖宿在巢中的鸟。并且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对此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可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仁”崇高的道德境界,但做到。孔子说:“仁远乎哉?我!”只要自己有愿望树立“仁” 第七,仁礼兼备,文质彬彬。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仅是其中的一家,当时韩非子》曾子》、《漆雕子》、《孙卿子》等书。这战国时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也有说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孟子主要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强调人的修身养性。子则主要此中已有法家思想因素,难怪法家。 孟子提出“人证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此可以具备仁的道德。可是 孟子主张“法先王”,即应该效仿、学习过去的圣贤,他们在为人、治国 (二)道家 1、老子及其思想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中又一个重要的派别。以老、庄为代表。对之,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老子的思想,然后对庄子思想也做一些大略的评介。 老子是春秋后期人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与孔史。《礼记》中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在中国哲学史上比较早系宇宙本体论的哲本原或基质。各派哲学家力图把世界的存在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精神的实体或某个抽象原则。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中国古代哲学家一般都把天地万物的本根归结为无形无象的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的东西,这种东西大体可分为三类:(1)没有固定形体的物质,如“气”;(2)抽象的概念或原则,如“无”、“理”;(3)主观精神,如“心”。这三种观点分别归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要说“道家”,首先必须面对 “道”这样一个哲学范畴。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迨,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意思是说,有一种混沌状态的东西,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它寂静无声,渺小无体,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息,它可以产生天地。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一定要写出来的话,就用“道”这个字吧。老子又说: 道是怎样?老子向我们介绍了这一过程,就是: 在道,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里,老子不仅阐述了道产生万物 道的几个特点 道能够产生万事万物,那么了不起,一定是既大又多,然而老子却说“道” 在这对矛盾中,“无”是主要方面,它最能体现出事物的本质 道是无名的。道不应该有名字,假如有了名字,就有了规定性,有了界定。 道是无为无欲的。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没有目的、没有欲望、没有意志地 (2)道是柔弱的 道是那么伟大,可以产生万物,然而道是以“柔弱”体现出自己的作用,弱 人们司空见惯的太极拳本是以道家理念为指导的武术功夫,它的动作十分缓 (3)道是空虚的 道像酒盅一样,中间是空虚的,但其容量极大,永远不会装满。正因为道有 对于人来说也一样,只有真正地谦虚,才能把别人的长处学到自己身上。一 (4)道主静以静制动 老子认为,道的存在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而万物是运动的。静止的道是永?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狂风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