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居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行性分析报告建设是分析立项备案可研报告建议书范文格式模板范本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分析,策划方案申报书详细编制方案代项目建议书,建设工程新建改造改扩建拟建厂房生产线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xx新民居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 1.1.3项目建设单位: 1.1.4项目占地面积与位置 本项目占地面积90667平方米平方米,折合136亩。xx位于xx,我国三大平原之一的xx平原地带上。xx,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村民最为理想的居住地。 1.1.5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该项目共拆迁xx户,拆迁面积xxx平方米,按一比一分配新的住宅面积。建设20栋6层住宅楼,一层是460个车库,建筑面积15240平方米;2-6层住宅楼建筑面积76200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2827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99047平方米,小区容积率1.1,绿化率45.8%。 该项目总建设面积中:住宅面积76240平方米,配套设施面积3327平方米,车库建筑面积15240平方米,临街门市4280平方米。居住户数600户,居住人数2100人,户均人口3.5人;住宅层数5+1层,建筑密度21.1%;人均公共绿地19.8平方米。 1.1.6工程建设进度 :   项目实施计划从2014年3月开始,至2015年12月完工。 1.1.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   项目总投资13353万元,全部由村委会自筹解决,并根据工程进度依次投入。 1.2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 xxx; xx县开发建设工程行政、事业收费标准。 1.2.2项目申请报告研究范围 本报告只论述xxx新民居建设项目,研究范围主要是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对拟建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予以说明;对拟建项目的资源利用及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和社会效果,以及市场分析、建设规模和功能、配套工程、项目地址、安全和消防、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项目的可行与否。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两村基本情况 xx村委会共同筹建,紧靠城区,辖区居民xx户,人口xx人,耕地面积xx亩,居民住宅占地面积2800亩左右。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稳定提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目前xx村国现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xx余家,2013年实现总产值xx亿元,上缴税金xx多万元,产值年均递增14%以上,人均收入达到xx元。 2.2项目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县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城乡化进程”的决定,以及“新农村、新民居”的建设思想,以加快重点小城乡的建设步伐,改善本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新型农村小城乡。xx将采取从点到面,由试点村到全镇渐进方式实施“新农村、新民居”计划。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符合现阶段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的迫切愿望。随着xx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愿望日趋迫切,农村住房建设规模、投资及消费支出呈逐步增长的态势。 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两村委会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农村新民居试点建设。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搞好新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村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的必由之路;是满足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土地利用率的节约化和高效化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导,传统的住房观念和生活方式未能得到扭转,农村民居布点零乱、结构陈旧、功能不完善、外观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不配套、人居环境差、生活起居不方便等问题一直未能较好解决。积极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快村庄改造步伐,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另一方面可以带动与之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民生,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拉动钢铁、建材、建筑等产业发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就业,为扩内需、保增长做贡献。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恰逢其时,也势在必行。 改善本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农民上楼不单是使有限的宅基地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农民上楼还有效地革除了陋习,间接地提高农民的素质,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