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可研报告.docVIP

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可研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行性分析报告建设是分析立项备案可研报告建议书范文格式模板范本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分析,策划方案申报书详细编制方案代项目建议书,建设工程新建改造改扩建拟建厂房生产线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摘要 1.1.1 项目名称:****县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1.1.2建设地点:****县吴家寨镇成会庄村和黄坝 1.1.3建设单位:****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1.4建设规模:建设100亩新品种育苗基地,3000亩高产高效新技术示范基地,辐射全县2.5万亩面积。 1.1.5建设内容: 1.1.5.1引进5-6个新优品种,筛选适合****栽培,优质笋产出率高、抗逆性强的芦笋新品种进行推广。 1.1.5.2完善培训体系,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组织和实施,提高笋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1.1.5.3根据芦笋的生理需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生产能力。 1.1.5.4建立和推广应用无公害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使芦笋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 1.1.5.5建立芦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施芦笋产地环境与产品质量的有效监控,提升基地芦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1.6建设年限:2年,2008-2009年。 1.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05.34万元,申请财政支持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万元,农民自筹85.34万元。 1.1.8项目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项目的实施,可直接带动吴家寨镇1.25万亩芦笋的品种优化升级,生产技术的提升,产量、产品品质以及效益的提高。成果可推广辐射到整个****县2.5万亩芦笋基地,并为****县“十一五”期间顺利实现5万亩高产优质芦笋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保障支持。 1.2项目区基本情况 ****县地处冀南平原,汾水之滨,位于****盆地南部,境内交通发达,气候、土壤宜农宜林,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苹果、红提葡萄、瓜类、蔬菜、生地等,是全省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项目所在地吴家寨镇,位于****县城东,东经111°33′,北纬35°44′,地处****交通枢纽地带,面积98平方公里,属半丘陵地形,包括35个行政村,4.18万口人,劳动力2.25万人,耕地8.5万亩,其中70%的耕地具备灌溉条件,属浍河水库灌区,农业基础设施在全县属较好水平。大田作物以玉米、小麦、棉花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是大棚蔬菜和芦笋种植,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6396公顷,农村经济总收入31428万元,人均纯收入4024元。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吴家寨镇把芦笋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种植范围涉及全镇大部分村,以成会庄、东杨和黄坝规模最大,种植面积超过万亩, 2006年芦笋产量达到75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6700万元,项目实施地成会庄村和黄坝共有人口1363人,劳动力654人,有耕地5180亩,全部具备灌溉条件,芦笋种植面积2000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3.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种植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1.3.3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1.3.4《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Y/T393-2000、NY/T394-2000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芦笋原产地中海沿岸,以抽生的嫩茎作为蔬菜食用。我国种植芦笋的历史较早,但面积很小,直到七八十年代,世界芦笋的需求量猛增,加上我国南北各地的气候条件都可种植,我国芦笋生产的规模才逐渐扩大,以满足加工出口的需要。近些年来,一些研究报道绿芦笋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且风味更佳,所以绿芦笋的鲜销生产发展也极为迅速。芦笋的嫩茎既可鲜食也可加工制罐,芳香鲜美,质嫩可口,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保健蔬菜。芦笋每百克鲜食部分中含有蛋白质3.1克,脂肪0.2克,糖类3.7克,纤维0.8克,维生素C 33毫克,维生素A897国际单位,维生素B 0.17毫克,钙22毫克,磷52毫克,铁1.0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天门冬氨酸和天门冬酌胶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02.3毫克。芦笋中的药用成分如天门冬酌胶、多种甾体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在食疗保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缓解心脏病、高血压、肾炎、肝硬化等病症,并具有利尿、镇静等治疗作用。芦笋在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及地区都是极受欢迎的蔬菜,近些年芦笋在我国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芦笋属于一种宿根型农作物,一次种植10年采收,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有着明显的特定要求。欧美专家在总结了300年世界芦笋种植历史后得出,南北纬30-35度是芦笋最佳生长带。河北芦笋产区正处其中,南至***北至定襄生长的芦笋走红国际市场,赢得众多客户的青睐,芦笋品质一直处于行业顶势位置,客观地讲主要得益于河北光、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