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模式实现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动用
构建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模式
实现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动用
大庆西部外围第九采油厂成立于1986年10月,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石油、天然气销售。建厂至今,陆续开发了龙虎泡、敖古拉等14个油田,在2002年原油产量攀升到102万吨后,由于未动用储量品位差,经济有效动用难度大,产量难以有效接替,到 2011年,原油产量下降到72.5万吨。因此,在做好已开发油田精细挖潜控递减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新区难采储量的经济有效动用成为制约采油九厂稳产上产的瓶颈问题。
一、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实现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动用的需要
已探明油气田18个,含油面积1548.0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5490亿吨,未动用地质储量2.3885亿吨。
与已动用储量对比,剩余未动用储量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即油藏埋藏更深,平均埋深由1540m增加到1750m;单井厚度更薄,平均单井有效厚度由3.6m下降到2.5m;储层物性更差,平均渗透率仅6.7mD;储量丰度更低,仅18.5×104t/km2;油水关系更复杂,无统一的油水界面。
从近几年直井开发区块投产情况看,单井产量由2000年的2.9t/d下降至2008年的1.7t/d,百万吨产能投资由42.6亿元上升到69.0亿元,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针对这一实际,按照油田公司对外围油田“有效开发、稳定生产、适时调整、择机上产”的要求,改变以往直井开发方式,提出了“少井高产”的思路,应用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探索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动用的新途径,实现我厂原油70万吨保持箭头朝上的目标。
(二)实现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规模应用的需要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需要解决以下四方面的关键问题:
一是储层精度需要提高。为了满足水平井开发需求,提高水平井对砂体的控制程度,针对砂体规模小,厚度薄的地质特点,需要精细刻画储层展布特征;
二是井网形式需要优化。需要针对各类储层优化相匹配的井网形式,充分发挥水平井技术优势;同时结合工艺技术进展,缝网结合优化井排距,最大限度降低井网密度;
三是地质导向需要精准。一方面,由于地层厚度的非均质性,预测误差大,水平井着陆需要精确;另一方面,钻进过程中随钻测录井信息滞后,轨迹控制需要准确;
四是开发管理需要系统。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成型的经验少,需要从开发规律的认识上、开发调整政策和管理上建立与之适应的开发管理体系。
针对水平井-直井井网联合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必要构建水平井-直井井网联合开发模式,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为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动用奠定基础。
二、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模式构建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水平井-直井联合高效开发管理模式构建的内涵是立足我厂原油70万吨保持箭头朝上的目标,通过油藏工程、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多学科、多专业、多岗位的融合,形成一套“以储层精细研究为基础、以井网井型优化为关键、以精确地质导向为支撑、以精细开发管理为保障”的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模式,实现外围油田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动用。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模式
具体做法上着力推进四个一体化,即:储层研究与区块优选一体化、井网部署与储层改造一体化、滚动跟踪与地质导向一体化、开发调整与精细管理一体化。
(一)储层研究与区块优选一体化
目前油藏评价面临的难题主要是流体识别难、油水规律认识难、成藏规律认识难、评价部署难、地震预测难、沉积特征研究难等,核心问题就是储层问题,搞清储层空间展布特征是提高井网部署的基础。
为此,我们加强了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并形成了以“井震结合为基础”、“模式控制为辅助” 的砂体刻画方法。
储层精细研究模式
在储层精细研究基础上,因地制宜,优选主力层突出、储层发育稳定的区块采用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开发。近几年,共优选11个区块,优选面积75.57km2,可动用地质储量1559.9×104t。
(二)井网部署与储层改造一体化
在井网部署和完井优化上通过“两个转变”, 即:实现井网部署与压裂改造有机结合的转变,降低井网密度,节省钻井成本;实现地质方案与工程设计同步推进的转变,保障初期产能,提高措施效益。
1、实现井网部署与压裂改造有机结合的转变。
在搞清储层发育状况的基础上,按照“井网优化、缝网结合”的思路实施布井。
在井网井型优化的过程中,由以往的压裂单纯改造储层转变为井网优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压裂改造形成的人工裂缝,将以往井与井之间建立有效驱替转变为井与裂缝之间建立有效驱替,通过缝网结合,实现拉大井距、降低井网密度的目的。
井网井型优化流程图
首先,按照缝网结合的思路,研究水平井方位与人工裂缝的合理匹配及注采关系,共设计了四套基础井网。
其次,根据地质特点,组合出81套井网,通过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采出程度和万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峨溪河生态休闲景观工程监理规划.doc
- 工业油流计算方法.doc
- 嵌入式系统原理火电厂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doc
- 工商银行历史回眸.doc
- 工程机械参观实习.doc
- 废硫酸裂解炉内衬结构及施工.PDF
-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保养与维护.doc
- 工程机械设计(安徽建筑大学复习资料).doc
- 工程材料一些重点.doc
-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复习资料.doc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整本书阅读课件.ppt
- 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课件.ppt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课件.ppt
- 四川省2015届理科综合试题48套第12套.pdf
- 【课件】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课件】青春牢筑国家安全防线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班会.pptx
- 【课件】原始人的创造+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上海证券-美容护理行业周报:流量加快去中心化,强运营头部品牌影响较小 -2024-.pdf
- T_CSEIA 1005—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要求.pdf
- T_CDSA 504.16-2023_急流救援技术培训与考核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