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
俞飞
昆明理工大学
药理学教研室
2
第十五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3
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Why do we need to know PK?
Optimize drug therapy to obtain a
predictable response!
(1) Drug of choice
(2) How much
(3) How often
(4) For how long
5
定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amics):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空间变化,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变化。
6
什么是药物代谢动力学?
7
掌握:首关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
熟悉:药物转运的主要方式,pH对药物吸收和转运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肝药酶诱导剂与抑制剂及肝药酶的特点,生物转化的本质和步骤,药物通过肾脏排泄的特点和规律
了解:房室模型的概念,药物剂量的设计,时量曲线的概念及其实际意义
要求
8
药物在体内的积累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药物从体内的消除
个体化给药方案
提纲
9
药物分子的跨膜方式
10
膜动转运
胞饮
胞吐
11
滤过(Filtration)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孔道约40?,除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溶质和大多数药物均能通过
肠黏膜上皮细胞及其它大多数细胞膜孔道4~8?(1?=10?10m),仅水、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分子量100者即不能通过。
12
载体转运
特点:
特异性(选择性)
饱和性
竞争性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如5-氟脲嘧啶、甲基多巴等。
逆浓度梯度,耗能
易化扩散 (Carrier-mediated diffusion)
Glucose, Iron, MTX, calcium, lead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
13
被动扩散(简单扩散)-主要方式
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类脂相而通过
特点:
转运速度与药物脂溶度(Lipid solubility)成正比
顺浓度差,不耗能
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 (pKa) 有关
14
酸性药 (Acidic drug):
HA ? H+ + A?
碱性药 (Alkaline drug):
BH+ ? H+ + B (分子型)
离子障(ion trapping)
分子 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膜
离子 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
分子越多,通过膜的药物越多
分子越少,通过膜的药物越少
pKa值:弱酸性物质或弱碱性物质
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
15
pH对酸碱性药物存在形式的影响
16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排出?
问 题
17
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酸碱度
药物浓度差(C1-C2)
细胞膜通透性、面积和厚度 (Fick定律)
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
血流量(影响浓度差)
18
药物在体内的积累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药物从体内的消除
个体化给药方案
提纲
19
药物的体内过程(ADME)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20
吸收(Absorption)
定义: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循环的过程。
21
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
吸收部位:
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
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丰富
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
主要在小肠
影响口服吸收的因素
● 药物颗粒大小、入溶率
● 胃肠道pH
● 内容物(饭前、饭后)
● 蠕动度
● 理化作用(如四环素与金属离子)
22
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tion)
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
23
其他给药方式
注射给药 (i.h., i.m., i.v)
舌下给药
呼吸道吸入给药
局部用药
24
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
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可逆性(Reversible equilibrium),结合量与D、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现代汉语文字1讲义.ppt
- 第2章通常项目的检验讲义.ppt
- 税收筹划概论与基本方法讲义.ppt
- 税收筹划-资源税(revised)讲义.ppt
-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ppt
- 税收分析及计会统知识(题库)讲义.doc
- 税收分析思路-修改讲义.doc
- 现代汉字构字法讲义.ppt
- 现代货币金融讲义.docx
- 心理健康部20142015资料汇编讲述.doc
- 生鲜新零售供应链优化与冷链物流环保技术应用报告.docx
- 探索2025:中小学STEAM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报告.docx
- 海洋生态保护2025:政策优化与实践案例研究报告.docx
- 智能物流新纪元:2025年自动驾驶卡车在快递物流领域的应用挑战与机遇报告.docx
- 2025年即时配送行业订单增长与配送网络优化技术创新动态研究报告.docx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监控2025年标准化管理策略报告.docx
- 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准确性中的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报告.docx
- 冷链物流温控技术与冷链配送中心建设标准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环境监测智能化在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数据治理体系优化中的应用.docx
- 聚焦2025年: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格局演变与创新模式创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