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固体废弃物监测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充分研究垃圾产生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居民情况、生活水平、堆放时间;还要考虑在收集、运输、储存过程等可能的变化,然后制定周密的采样计划。采样过程必须详细记录地点、时间、种类、表观特性等。在记录卡传递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签署便于查核。 分析试验的步骤: (1)将1g堆肥置于l00mL烧杯中,滴入几滴酒精使其湿润,再加20mL36%的高氯酸; (2)用纹网滤纸(90号纸)过滤; (3)加入20mL碘反应剂到滤液中并搅动; (4)将几滴滤液滴到白色板上,观察其颜色变化。 4.淀粉的测定 G=0.06d 式中:G——试样质量,kg; d——垃圾的最大粒度,mm。 粒度采用筛分法,按筛目排列,依次连续摇动l5 min,依次转到下一号筛子,然后计算每一粒度微粒所占的百分比。如果需要在试样干燥后再称量,则需在70℃的温度下烘干24 h,然后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筛分。 二、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1.垃圾采集和试样处理 2.采样量 3.垃圾的粒度分级 在室温下粗测COD的试验步骤 : (1)称取0.5 g已烘干磨碎的试样于500 mL锥形瓶中;(2)准确量取20 mL[c1/6(K2Cr2O7)=2mo1/L]重铬酸钾溶液加入样品瓶中并充分混合;(3)量取20mL硫酸加到样品瓶中;(4)在室温下将这一混合物放置12 h且不断摇动;(5)加入约15 mL蒸馏水;(6)再依次加入10 mL磷酸,0.2 g氟化钠和30滴指示剂;(7)用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8)用同样的方法在不放试样的情况下做空白试验。 5.生物降解性的测定 6.热值的测定 高热值与低热值换算: 式中:Hn——低热值,kJ/kg; Ho——高热值,kJ/kg; I——惰性物质含量,%; W——垃圾的表面湿度,%; WL——剩余的和吸湿性的湿度,%。 三、热值的测定方法 (一)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促使卡计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本实验用水)温度升高,测量了介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就可以求算该样品的燃烧热,其关系式: WQv=(3000ρC+C卡)ΔT-2.9L 式中:Qv——燃烧热,(J/g);   ρ——水的密度,g/cm3;    C——水的比热,J/(℃·g); W——样品的重量,kg;   C卡——卡计的水当量,J/℃; L——为铁丝的长度,cm(其燃烧值为2.9J/cm); 3000——实验用水毫升数,mL。 热值: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和无 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混合物单位 量(克或千克)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 测量热效应的仪器:量热计(卡计)。图4.5为氧弹卡计。 图4.5 氧弹外形示意图 四、渗沥水分析 1.渗沥水的特性 2.渗沥水的分析项目 渗沥水是指从生活垃圾 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 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 成中的物质。 理化分析和细菌学检验方法 : 色度、总固体、总溶解性固体与总悬浮性固体、硫酸盐、氨态氮、凯氏氮、氯化物、总磷、pH值、BOD、COD、钾、钠、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其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是我国特有的监测项目。 (1)成分的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垃圾组成; (2)浓度的可变性:主要取决于填埋时间; (3)组成的特殊性:垃圾中存在的物质,渗沥水中不一定存在。而一般废水中存在的组分渗沥水中也不一定存在,例如油类、氰化物、铬和汞等; (4)渗沥水是不同于生活污水的特殊污水。P252表4-7 五、渗沥实验 1.固体废物堆场渗沥水采样点的选择 正规设计的垃圾填埋场 一般废弃物堆场 图4.14 典型安全填埋场示意图及渗沥水采样点示意图 I. 废物堆; II. 可渗透性土壤; III. 非渗透性土壤 1.表层植被; 2. 土壤; 3. 粘土层; 4. 双层有机内衬; 5. 砂质土; 6. 单层有机内衬; 7. 渗出液抽汲泵(采样点); 8. 膨润土浆; 9. 渗出液收集管; 10. 正常地下水位; 11. 堆场内地下水位 图 4.15 有害废物淋浸过程 示意图 A.水的扩散、产生淋浸液;B. 最初的淋浸过程; C. 吸附、pH效应、生物降解、沉淀等;D. 过滤、析出沉淀等; E. 析出沉淀、离子交换、吸附、生物降解等; F. 作用同E层,另有稀释作用。 ①垃圾(或废物)堆场中有害物浓度; ②最初淋浸液中有害物浓度; ③流离垃圾堆场前有害物浓度; ④流离垃圾堆场后有害物浓度; ⑤流离非含水层前有害物浓度; ⑥含水层中采样点有害物浓度。 2.渗沥试验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