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三章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阈跟的测定)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VIP

实验心理学(第三章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阈跟的测定)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心理学(第三章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阈跟的测定)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 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 ——阈限的测定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者是费希纳(G.T.Fechner,1801~1987)。1860年费希纳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经典心理物理学主要用于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其主要的内容是建立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一节 阈限及其操作性定义 一、阈限及其性质 感觉阈限是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是产生最低心理反应所需的物理量。 比较有代表性的阈限理论有:传统的阈限理论、神经量子理论和信号检测理论。 二、几个基本的定义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存在许多刺激,但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例如落在我们皮肤表面的灰尘、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0级静风(风速小于0.3米/秒)、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菜市场里两个陌生人的低语等,我们觉察不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其强度必须是适宜的。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心理学用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二)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其操作性定义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够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的值。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阈限来衡量。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三)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其操作定义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够引起差别反应的刺激的差别值。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第二节 极限法 一、极限法的概念 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系列探索法。 极限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回答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统的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注意递减、递增系列是交替进行的,数量一致;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也不一样,以免被试形成定势。 二、绝对阈限的测定 刺激系列按照递减和递增系列交替方式呈现。要求被试口头报告。当刺激呈现后被试感觉有刺激,就报告“有”,当被试没有感觉到刺激,就报告“无”,以被试的内省(感觉)为依据,而不是依刺激是否出现为依据报告。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系列再计算绝对阈限的算数平均值。 三、差别阈限的测定 用极限法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如下: 每一次试验中比较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刺激(St),另一个是比较刺激(C0)。在这里我们有从-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为下限(L1),另外还有从=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称为上限(Lu)。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Iu)或相等地带,差别阈限(DL)等于1/2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称为主观相等点(PSE),它的含义是,被试在作比较时,实际上是标准刺激,所以叫做主观相等点。 差别阈限也是多次试验后的统计值,把多个系列的上限平均,下限平均,就可以求得差别阈限,求得的差别阈限叫绝对差别阈限。它是以一定刺激为标准刺激时测得的。如果标准刺激变了,那么所求得的绝对差别阈限也会改变。绝对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叫相对差别阈限。 四、实验中的误差 用极限法进行实验,被试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就是指被试习惯于原先的刺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因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期望误差就是被试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导致错误的判断。为了消除习惯和期望误差,用极限法测阈限时,应用递增和递减系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 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还会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第三节 平均差误法 一、平均差误法的概念 又ⅡU调整法,均等法。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