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故事-2015摘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助推企业降本增效--濮姝垚敢想爱钻在大榭石化提到王仕文,大家都会说他是一个特别爱“钻”的人,爱钻研生产技术,也爱在生产区里钻。从2004年就业大榭石化,他就凭着一股钻劲,从一个常减压装置外操逐渐成长为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工程师,负责了20余项重点技改和科技创新项目,为公司创造了具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他被宁波市总工会授予“宁波市首批十大工人发明家”和“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目前他又被公司评为首批“十大杰出青年”。根基层,苦练基本功2004年,大学毕业的王仕文成为一名常减压装置操作工,为尽快掌握操作知识,他从机泵旁车、阀门上油、加热炉火嘴清洗等炼厂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当上技术员后,每天他都要去装置现场“钻一钻”,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现场的问题,现场操作人员也愿意分享他们的经验。为给操作工提供一份准确的产品发货管线体积表,防止计量纠纷,他硬是用自己的双脚精确地丈量出了每个产品管线体积;在加热炉热效率测试中,他顶着近50℃高温,准确地测出了加热炉炉壁每一点的散热损失,为公司加热炉衬里陶瓷纤维改造提供了第一手数据。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工作,练就了他的火眼金睛,装置的瓶颈在哪,还有多大潜力可挖,他都如数家珍。公司一位老总曾在公开场合说到:“动动哪个流程,还能增加多大加工能力,问问王仕文就知道了”。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打好创新管理基础一个企业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没有制度支撑是无从谈起的。大榭石化前身为私营企业利万石化,被海油收购后,为了拉近企业与海油管理的差距,他负责了企业20余项技术管理及科技创新制度制定。2006年因体系建设表现突出获得当时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总经理特别嘉奖。2011年,他还被抽调到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协助事业部从事体系建设工作,期间他担任第二小组组长,牵头完成了生产计划、生产运行管理、油气供应链管理等六个模块的制度建设工作,得到了事业部领导一致好评。有的放矢,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王仕文对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有着自己的“钻”劲。他喜欢思考,做事不闭塞,喜欢融会贯通。他通过建立减四线残炭与总拔关系数学模型,找出了减四线残炭最佳效益控制点,每年为企业增效1000余万元。他牵头的循环水余压利用改造项目,充分利用了设计过程普遍存在富余扬程,减少了一台160kw风机投资,每年节约电力成本96万元,该项目在大榭石化应用成功后,在海油系统内和宁波地区得到了全面推广。他牵头组织的导热油生产方案开发和减压渣油余热利用项目,每年为企增效3000余万元。他将高频电脱盐技术应用于225万吨/年沥青装置,提高了企业高酸重质原油处理能力,为国内同类劣质原油处理提供了参考,项目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技术革新贡献奖和宁波市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2012年,他带领的创新团队攻克了老化流花原油加工难题,成功处理多批次被海水污染的老化原油,总结了一套从预处理、装置加工、污水及恶臭治理等一系列的老化原油加工经验。使原本倒贴环保处理费的老化污油变废为宝,每年为企业增效8000余万元,同时也为总公司当年实现5000万吨油气产量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油系统内产生了热烈反响。他负责的总公司级科研课题“臭氧催化氧化耦合电催化氧化”处理反渗透膜浓水工艺开发及工业应用,解决了高含盐污水深度处理难题,同时使企业每年削减外排污水35万吨,捍卫了企业向社会“增量不增排”的承诺。“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条路上,他会一直‘钻’下去,‘钻’出一名海油人的价值和人生。岗位能手就选他--李丽英“小孟特别爱动脑经,动手能力又强,什么仪器设备在他手里都运转的很好……”,“是的,咱们的双螺杆挤出机就小孟操作的最好,喂料器到多少料位开始加料,挤出机生产负荷提到多少合适,他都计算的特别精准……”,研发中心的会议室里员工代表们详细地向考察人员介绍着孟永智的情况,对于推荐公司的青年岗位能手,代表们都觉得孟永智是当之无愧的人选。精装置运行,精设备操作,争当岗位操作能手2008年,孟永智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火热的煤化工建设之中。被分配到烯烃公司聚合车间的时候,面对高耸林立的塔吊设备,错综复杂的输送管道和各种精密的仪器,他深深地意识到责任重大,要想稳操人生的第一次风帆,豪迈和激情远远不够。于是,善于钻研的孟永智整日穿梭在设备管廊之间,凡有设备安装,他都抽时间参加,对于概念不清的术语、疑难问题他刨根到底。有时候设备安装调试或者检修时,他还主动要求下到反应器中进行故障排除。从聚丙烯装置建设到投料试车,从装置稳定运行到达标生产,先后做过主操、班长和工艺培训讲师的他在生产操作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而一次次的历练让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装置运行和设备操作更是精通熟悉。此后,孟永智竞聘到研发中心工作,喜欢动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