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兴奋的引起和传播 可兴奋性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时要产生动作电位,但刺激是如何引起兴奋(动作电位); 发生的兴奋又怎样向同一细胞的其它部位或其它细胞传播; 以及发生一次兴奋后,该细胞能否再接受刺激,即细胞的兴奋性是否发生改变,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一. 兴奋的引起 跨膜内外向刺激电流对膜电压的影响 出膜刺激电流→ 正电荷在膜内侧堆积→膜去极化 入膜刺激电流→ 正电荷在膜外侧堆积→膜超极化 1.阈刺激、阈电位与动作电位 阈电位 可兴奋性细胞的一个重要参数; 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 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阈刺激 能使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的 最小刺激量。 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同一细胞上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细胞膜的电阻抗特性与电紧张电位 2.阈下刺激、局部反应及其总和 阈下刺激( 阈刺激) 局部反应---阈下刺激时,膜电位的反应(变化)。 局部反应的特点: ①不是“全或无” ,可随剌激的增加而增大; ②电紧张性扩布,不能远传; ③无不应期,持续时间短,可以总和。 总和----几个阈下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反应的叠加。 总和----几个阈下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反应的叠加。 总和:时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 总和的意义:使局部兴奋有可能转化为可远距 离传导的动作电位。 细胞兴奋的引起有两种方式: 一个阈上刺激→ 膜电位↗ →阈电位 →动作电位 多个阈下刺激--------↑ 局部反应总和 二. 细胞发生兴奋时,其兴奋性的变化 三.兴奋的传播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播,称为传导 兴奋在细胞间传播,称为传递 1.兴奋的传导 机制:局部电流学说 在兴奋部位产生的电位差刺激相邻部位,在二者之间产生的局部电流,使相邻部位去极化,达到阈值便在相邻部位产生兴奋。 特点: a. 双向性; b. 不衰减性(全或无) 神经纤维冲动传导机制----跳跃式传导 机制:通过局部电流来实现 神经纤维 ↗ 无髓鞘纤维,传导机制同上; ↘ 有髓鞘纤维,机制同上,但呈跳跃式传导 好处:1)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2)节省能量消耗 2.兴奋的传递 突触:两个细胞间相接触的部位。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神经-肌(N-M)接头: 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两者相接触的部位。 a.N-M接头的形态结构 轴突末梢(接头)前膜 (内含Ach囊泡,50nm) 突触间隙 (20nm, 与细胞外液相通) 终板膜(接头后膜) (上有Ach受体,对Ach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b. N-M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兴奋传至神经末梢(除极相); 轴突膜上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 Ach囊泡向轴突前膜内侧靠近, 通过胞吐作用, 将Ach释放至突触间隙; Ach扩散到终板膜, 与Ach受体结合,→受体蛋白质构型变化, → 终板膜对阳离子(Na+, K+ 等, 以Na+ 为主) 通透性增加, Na+内流; 引起终板膜去极化, 产生终板膜电位EPP; (-80mv ↗-50mv) ↓局部电流作用 使终板膜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 程度达到阈电位时, 产生动作电位; ↓传导作用 兴奋传遍整个肌细胞膜, 完成 N-M 之间一次兴奋传递。 c. N-M接头的兴奋传递的特点 化学传递 单向;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环境的影响 1 对 1 (N-M)传递,可靠 终板膜电位(EPP)具有局部电位的性质 无“全或无” 现象 没有不应期 EPP大小∝Ach量, 电位呈等级性 有总和现象 d. 影响N-M接头的兴奋 传递的因素 影响Ach释放的因素 轴突膜电位;Ca2+ 影响Ach与受体结合的因素 箭毒,争夺Ach受体 影响胆碱脂酶发挥作用的因素 有机磷农药对胆碱脂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2). 缝隙连接处的直接电传递 (电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 低电阻通道,离子通透性好 特点: ①低阻,一侧膜去极化可通过局部电流使另一侧膜也去极化; ②缝隙的传递是双向的; ③潜伏期短,几乎不存在突触延搁 意义: 使功能相似的细胞能同步活动 3.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 1).内分泌细胞 → 激素 靶细胞 2).激素的功能 影响靶细胞中某些酶或其它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改变酶活性; 改变细胞对某些离子或其它物质的通透性;等 3).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 固醇类激素(脂溶性) 靶细胞; 多肽或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分子较大或结构上特点)+受体(膜表面)→激活腺苷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总汇.ppt
- 生活饮用水及二次供水(新)总汇.ppt
- 连续铸钢3(质量篇)77页-BD总汇.ppt
- 肺癌的相关知识总汇.ppt
- 链状带绦虫与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总汇.ppt
- 肺癌的治疗策略总汇.ppt
-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总汇.ppt
-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讲稿总汇.ppt
- 良种化胚胎工程总汇.ppt
- 两只鸟蛋_总汇.ppt
- springbooot+vue基于java的房屋维修系统毕业论文.doc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单片机系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年溧阳纺织化学品项目申请.pptx
- 景区门票包销合同模板(3篇).docx
- 【股票技术指标学习指南】第七章第三节货币需要量的测算.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4】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6】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7】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8】看音标写单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