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VIP

一节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节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

第一節 人口的空間分布與人口遷移 第二節 現今的世界人口遷移 一 人口分布 二 人口遷移的推拉模式 三 人口遷移的種類 一 人口分布 全球的人口分布不均,約有9/10的人口定居在北半球;2/3人口分布在北緯20~60度的範圍內;9/10的人口僅分布於1/5的地面上。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地形、氣候;亦有人文因素,如開發早晚、耕作方式、都市化程度、經濟發展條件與交通狀況等。通常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來自兩者雙重交互的影響。 世界三大人口聚集區 氣候與地勢高低是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東亞到南亞等季風亞洲區、歐洲與美國東部。 季風亞洲區 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人口大多集中在沿海的三角洲平原或河谷平原,除了日本、臺灣外,大部分地區都市化程度不高。 大部分人口以農作為主,尤其是稻作農業,顯見耕作方式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歐洲 人口主要分布於歐洲中部的煤產區、部分沿海及內陸河谷平原區。 歐洲國家都市化程度較高,如德國85%、英國90%、法國74%,大部分歐洲居民都住在城市中,廣大的鄉村人口較為稀疏。 美國東部 北美洲的美國東北部與加拿大東南低地區是世界人口稠密區之一。 人口聚集於都市,特別是從波士頓到華盛頓約600公里的地區。 臺灣地區的人口分布 臺灣地區人口分布極不均勻,低平的西部平原人口密集,其次是蘭陽平原和花東縱谷,而高聳崎嶇的中央山脈則人口稀疏,顯見地形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臺灣地區的人口分布 二 人口遷移的推拉模式 地理學家通常以推力與拉力來解釋人類空間移動的機制。 推力:讓人們移出原居地的原因,包括有自然災害、戰爭、傳染病、貧窮、高失業率、低工資、缺乏土地等因素。 拉力:吸引人們遷移入目的地的條件,教育水準高、經濟條件好、就業機會佳、醫療衛生優良或是燦爛的都會生活等。 推拉模式(舉例說明) 鄉村人口向都市移動的現象頻繁,係因都市的拉力含就業機會、教育、生活水準等優越環境;相反的,鄉村的推力有經濟貧困、就業機會不足等較差的環境。 城鄉遷移的動機與影響 推拉模式圖 三 人口遷移的種類 人口遷移的種類十分複雜,以範圍來分,有國內性與國外性(國際性);以時間來論,有暫時性與永久性;以動機來說,有強迫性與非強迫性(自願性)等不同的分類,本文將永久性的人口遷移依據遷移動機分為以下二種: 強迫遷移(forced migration) 自由遷移(free migration) 強迫遷移(forced migration) 居民無從選擇下,被迫的人口遷移。此種遷移通常發生於特殊的環境中, 例如:非洲黑人被強迫遷移至新大陸;印度人遷移到東南亞、加勒比海以及東非等英國殖民地;華人遷移至東南亞(圖11-5)或美國。 華人的外移 自由遷移(free migration) 居民可以自由選擇移出或不移出。 例如:白人遷移到新大陸;歐洲的大量移民,至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拉丁美洲與南非。 這股白人的外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美國制定限制移民的法案後,才稍減緩。 開發中國家的自由遷移 開發中國家居民為追求新的機會遷移到已開發國家。如近年來美國移民以墨西哥人比例最高、數量最多;2004~2005年英國湧入近60萬名東歐移民。 人口壓力大而移民至新大陸。如日本人移民至美國夏威夷、拉丁美洲的巴西與阿根廷、澳洲與紐西蘭等。 世界人口遷移(1855~1915) 世界人口遷移圖(1950以前) 鄉村地區的自由遷移 鄉村居民因為經濟因素而遷移至都市,使得都市人口比例高,都市化愈顯著,經濟發展因而更快速,而人口持續遷移到都會地區的現象更趨顯著,如2005年臺灣地區約70%人口居住在面積僅占17%的都會區。 半自願性遷移 發生於較原始社會的半自願性遷移,稱為原始遷移(Primitive migration),此種遷移多為暫時性遷移。 為了適應環境所產生的人口遷移,例如:高緯地區的因紐特人為追尋食物而不斷遷移;或是在熱帶雨林中,為維持土地負載力而進行游耕的遷移活動。 一 全球化潮流下的人口遷移 二 難民潮—特殊的遷移潮 三 全球化下的人口議題 一 全球化潮流下的人口遷移 1950年代以後的人口遷移大都屬於自由遷移,但形式十分複雜,不僅有全球性的,如跨洲、跨洋的遷移;也有區域性的,如鄉村與都市的遷移。 特性:大致具有由落後地區(開發中國家、鄉村)到富裕地區(已開發國家、都市)。 全球性的移民 世界人口遷移圖(1950年代以後) 第一波全球性移民潮 出現於1950年代西歐的比利時、法國與德國等,其移民來自南歐、北非、土耳其的海外勞工;加上同時由海外回國的前殖民地官員眷屬以及殖民地勞工,形成國際性的移民潮。 歐洲地區國際性的移民潮示意圖(1950年代) 第二波全球性移民潮 出現在中東和東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