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一个怎样的野步者的形象。 答案 周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管闲事”,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注]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 回文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婉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施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施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①,簟卷碧牙床。 楚女②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注 ①白玉堂: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②楚女:《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写雨的。 答案 (1)两首诗都写雨,但都没有直接写雨。 (2)《微雨》从侧面借助周围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久落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帖。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微雨,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事物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侧重于写实。 (3)《细雨》则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细雨由天上洒落,像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还像楚女披拂在两肩的茂密的长发。整首诗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有“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有“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有“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 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 ①炼字角度:高诗的一个“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飘落的合情合理,也洋溢着“埋骨岂须桑梓地”的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 ②修辞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之梅的联想;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③情景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 ④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着危机化解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抒将士心志。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思乡悲凉。 (3)简析两首诗在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处。 答案 ①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 ②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 ③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 ④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2014·山东,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标准化站队建设(集输安全).ppt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DB45T 2310-2021 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docx VIP
- 发光标志设计图纸.pdf VIP
- 带式输送皮带机空载调试报告(竣工资料).xls VIP
- 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课件.pptx VIP
- JEDEC JESD47L(中英文对照版).pdf VIP
- 奇电QD200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pdf
- GB-T20801-200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