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隧道突水处理方法浅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区隧道突水处理方法浅析.doc

山区隧道突水处理方法浅析   [摘 要]以沿德高速公路第10合同段张家寨隧道为例,介绍了山区隧道突水处理方法,重点对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等措施进行了介绍,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山区隧道;突水;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156-01   1 工程简介   沿德高速张家寨隧道位于德江县关口-黄河溪之间,采用双洞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型式,左线ZK83+538~ZK85+577,左线长2039m,右线K83+554~K85+595,右线长2041m,Ⅴ级围岩765m、 Ⅳ级围岩3315m,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   1.1 地质特性   隧址区属于构造-溶蚀(侵蚀)低山地貌,山脉、水系及各种岩溶地貌形状的发育方向与构造线一致,多为北北东向延展。地貌组合形态为峰脊-沟谷。隧道进口段位于溶蚀峰丛低山地貌区,微地貌为斜坡,坡体植被发育,坡向 0°,与隧道走向垂向相交,坡度约 25~45°。隧道洞身段最高峰位于山盆期二级夷平面残峰上,残峰顺构造线展布,峰顶高程大致相当,均为 1000m 以上。隧道出口位于关口溶蚀洼地内,关口溶蚀洼地为三级夷平面(700~800m)上,地形平缓,坡度约 5~12°,表层被粉质粘土或碎石土层覆盖。   1.2 水文特征   区内地表水流属乌江水系,其次级水流一般发源于中低山沟谷中,明显受构造控制,多属树枝状水系,局部也形成羽毛状水系。   隧址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为谷岭之间的冲沟,受山体地形限制,沟谷发育长度短,坡降大,切割较浅。隧道洞身范围内在 K83+820 处有一条与隧道走向呈大角度斜交 流向为 50°的冲沟,勘察期间见地表水流,流量约 0.2L/S,该水流汇入黄河溪,最终汇入观音滩河。在 K84+700m 处见一与隧道垂向相交自西向东沟谷,见地表水流,勘察期间流量约 2L/S,该水流向关口岩溶洼地内排泄,通过地表落水洞向地下暗河排泄,最终自潮水河暗河出口汇入观音滩河。该两条沟谷为常年流水沟,具有降雨时水位暴涨,其流量、水位均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暴涨剧落特征。   1.3 突水情况概述   2015年1月13日17时,ZK84+405处发生突水,涌出体混浊,为泥水混合物,突泥突水后,开挖轮廓右上侧可见溶腔体,未侵入净空。   2 处理方案及措施研究   2.1 清除洞内淤泥及措施   (1) 对已施工调平层及下台阶的ZK84+340~ZK84+355段上面的涌出物,进行全断面清除;同时疏通中心排水沟,使水流畅通,集中水流,在上下台阶开挖集中排水沟渠,导出掌子面涌水,使拱墙及仰拱不受积水浸泡。(2)对既有结构物有污泥的部位使用清水冲洗干净, 恢复二衬、调平层施工。( 3 ) 对已开挖上台阶ZK84+405~ZK84+375段上面的淤泥及堆碴,考虑到要对掌子面附近的原初期支护进行加固处理,先以向掌子面方向按6%的上坡进行清理一部分,剩余的淤泥及堆碴待掌子面附近的原初期支护加固完成后再进行全部清除。   2.2 原初期支护加固及措施   在靠近掌子面附近的ZK84+405~ZK84+397段经围岩量测结果,有下沉趋势,最大下沉量为6.6cm,因此对此段增加加强拱架加强支护处理,具体加强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进支撑,钢架间距按60cm每榀;φ22纵向连接钢筋按环向0.5m间距连接;挂设两层钢筋网,网格间距20×20cm;拱部120°范围内打设径向Φ25组合中空锚杆,锚杆间距1×1m梅花型布设,锚杆单根长3.5m,同时在两侧拱脚处每榀钢拱架设2根3.5m长锁脚锚杆。   2.3 掌子面清理及支护措施   (1)溶腔口涌出松散体采用反压、挂网、喷射砼及小导管注浆固结。   (2)对掌子面空洞向出口方向未进行初支的部分按三台阶开挖法,以弧形清理淤泥及堆碴,预留核心土,第一台阶距拱顶不超过2m,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进支撑,钢架间距按50cm每榀;φ22纵向连接钢筋按环向0.5m间距加强连接;挂设两层钢筋网,网格间距20×20cm;拱部120°范围内打设径向Φ22组合中空锚杆,锚杆间距1×1m梅花型布设,锚杆单根长3.5m,同时在两侧拱脚处每榀钢拱架设2根3.5m长锁脚锚杆;喷射C25混凝土厚25cm。按以上支护措施逐一支护至拱顶空洞口位置。   (3)由于溶腔口未侵入净空,且溶腔口比较大,经连续观测,发现卡在溶腔口的巨石,石质坚硬、且与溶腔口咬合牢固,如果扰动此块石,其溶腔内的填塞物将大量涌出,不利于处理,最后决定不扰动块石,对其进行加固,成为一道天然屏障。   (4)待围岩稳定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对突泥突水空洞周围进行加强支护。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进支撑,钢架间距按50cm每榀;φ22纵向连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