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既是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影响者.doc
我们既是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影响者
人物周刊:整个时代的需求变了,你会想什么?会有危机感吗?
郭德英:危机感一直是有的。我们这个行业技术的竞争很快。你看3G还没有四五年,马上4G。4G没有三两年,大家说5G。这个行业大的技术转化也就是五六年时间。
提到互联网,我们既是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影响者。因为这个行业变化最大,我们受影响最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手机就是一个接口,并且未来还要跟很多智能穿戴设备连接。很多东西还没有标准的时候,技术又发生变化。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还要面临消费市场的趋势变化。
人物周刊:会不会依然存在技术投入与市场需求不那么融合的矛盾?
郭德英:技术和市场的需求还是有一些矛盾要去平衡。从3G到4G时代,当时大家想象的是一个数据线路的带宽会扩大。但是消费者不一定理解。消费者的体验是速度快一点,方便。就好比高速公路给你修好,可以走120公里/小时,但这个车跑不到120。技术和用户的体验还有行为,不是完全匹配的。
现在最难的是,手机是消费生活,甚至是身体的一部分,你也感觉不到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要捕捉到这个需求,还要把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压力非常大的一件事情。你说这个技术好,那个技术好,可是都移植过来的时候,这些东西用不了反而会带来麻烦。重要的是从这个需求里找出真正消费者的痛点。
人物周刊:人很难克服惰性,惰性应该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之一。你是怎么把人性的弱点嫁接到产品的使用中来的?
郭德英:科技一直是为人类服务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否则没有价值。但是消费者自己都把握不准喜欢什么。为什么?因为提供的东西最终要有一个平衡。大家都说手机要做大一点,希望电池大一点,能用一两天不充电,但是真正给你大电池,又说这个重不好带。为什么不能用小电池待机时间又长呢?这个问题技术一定能解决,也许是十年后解决。但是今天解决的平衡点在哪里比较合适,这就要去观察。就像大家说手机做得薄,多少为好,有时候你也不知道。我们发现卖了一段时间这个不流行了,太薄拿在手里没感觉。但是厚重感到多少是好的?这需要去调研、实验,不能说你认为这个好就好,因为你的应用场景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做这个行业难就难在技术这么难,还要做一些时尚的东西,还要结合人的心理,你才有可能把握住。 十年后,手机也许就内置到我们大脑里了
人物周刊: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会在未来多长时间达到新的瓶颈?
郭德英:现在必须要放到无线互联网这个领域来理解智能终端。发展中国家无线互联网的渗透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对技术的需求,应该是无止境的。
困扰大家的手机电池问题,现在技术都没有解决。能不能用一个月,半个月也行,至少一星期不充电?这个技术都在实验室天天说,还没有真正用到实际产品中。显示屏幕,大的时候不好拿,小的时候要看复杂文件还是觉得大屏好,或者视野不够宽,上下关联看不见。
未来到虚拟现实的时候,手机电源、处理速度的要求又高了,可能需要比PC级还强大的CPU。仅仅从这个角度考虑,这几年是不是到了边界?
如果仅从现在来看,(屏幕)5寸、6寸、4.5寸,折腾来折腾去,似乎也到头了;分辨率折腾到FHD,已经感觉很好了。4K屏、8K屏,技术上都可以做出来,但消费者已经感知不到其中的细微差别了。这时,我们认为已经到了极限。但大家又会提出别的问题,能不能做成卷曲屏,能不能手滑一下再拉一个屏出来。技术确实需要进步,从想象力来看还有很大空间。
大家也都意识到,这还不是一种科学幻想:未来手机有可能是内置到我们大脑里的,很快会到来,也许十年、五十年。未来的智能化,可能通过芯片把人类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咱们学的中文英文,直接植入到大脑里,还可以新加词汇来交换。现在是靠手机来实现,但芯片体积越来越小,达到分子级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像心脏起搏器一样植入?甚至手上放一个芯片。
人物周刊: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植入智能芯片,人与人的区别在哪里?
郭德英:大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需要拍照,需要上网速度快,内存能更多,但是每个人社交的时候还是不一样。每个人关注点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用的手机又是不同的。未来我相信包括机器人也一样,可能我家的机器人和你家的不一样,因为我有一些行为不同,(智能产品)慢慢习惯我的行为。这叫经验数据,用外面获取的数据来做未来的预测。
未来,这一定是个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做这个行业的话,必须得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甚至我们去设想,未来这样的技术、产品跟人类的发展是不是匹配的?人类发展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郭德英给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演示手机 11个亿的海外市场,没有护城河
人物周刊:在价值与技术的双驱动认同下,酷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你的思路是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