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气象学第五章CO2、风与农业生产讲述
第五章
CO2、风与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
§1 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
§2 农田二氧化碳状况及其调控
§3 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调控
本章重点:
碳循环、CO2饱和点与补偿点等基本概念
CO2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CO2调控技术
农田作物群体CO2通量及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本章难点:
农田CO2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本章重点与难点
§1 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
主要内容:
● 碳循环简介
● CO2对植物的影响
一、碳循环简介
(一)碳循环的概念
碳循环是指碳素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和循环周转的过程。
在漫长的地球历史进程中,碳循环最初只是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进行,随着生物的出现,有了生物圈和土壤圈,碳循环便在五个圈层中进行。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是:大气中的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干预,又以CO2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
碳循环简图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因此,若CO2发生量变,必然会对碳循环产生重大影响。维护碳循环正常运行的关键是控制CO2的排放量。
(二)大气中的CO2浓度
在地质历史时期,碳的流通缓慢,而且一直在进行沉积,在岩石中积存的碳约达1*1016t,在化石燃料中的碳约积存有1*1013t,这些碳被长期封存地下,从未在短期内大量逸出。因此,大气中的CO2含量是个恒量,或者说接近恒量,从而维持了碳循环的相对稳定和平衡。
但自从人类出现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一系列与碳元素有关的经济活动不断加入到碳循环过程中来,其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燃烧矿物燃料和砍伐森林,结果打破了碳循环原有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CO2 为280ppm左右。其后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年增长速度:
1840~1900年,0.12ppm;
1900~1960年,0.34ppm;
1960~2000年,1.32ppm。
至2000年,全球大气中的CO2浓度已经达到369ppm。
1、大气中CO2的来源和去向
(1)大气中CO2的来源
● 海洋。它是人类活动影响前大气中CO2 最重要的一个源。据估算,全球由海洋到大气的CO2平均净通量约为 4.151*108 t(C)/a。
● 土壤。它是大气中CO2的另一个重要的源,每年约0.273*108 t(C)的CO2由土壤直接进入大气。
● 人类活动。包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质燃料向大气排放CO2以及破坏植被影响CO2 的吸收与同化。
有些研究的估算认为,在1850~1950年的100年间,由于人类活动而进入大气中的碳达1.8*1011t,其中1/3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其余2/3则来源于植被破坏特别是森林破坏,从而影响了大气碳平衡。
(2)大气中CO2的去向
● 生物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同化大气中的CO2而形成有机物质,从而使CO2进入生物圈。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中CO2交换的净通量为4.342*108 t(C)/a。
● 水圈。大气中CO2溶解进入水圈。
CO2+H2O → H2CO3
● 岩石圈。大气中CO2经过淋溶及化学反应进入岩石圈。
H2CO3+Ca++ → CaCO3↓+2H+
back
(一)植物对CO2的吸收和利用
1、植物吸收CO2的过程
(1)从大气通过湍流和对流交换输送到叶片附近。这段路程最长,CO2与叶片的距离以m或cm来计算,该段路程阻力最小。
二、 CO2对植物的影响
(2)从叶片周围通过气孔到达叶肉细胞的表面。距离不到1cm,此段路程是气相扩散,其阻力的大小首先决定于气孔阻力的大小,此外CO2分子还要克服叶片内表皮阻力,才能到达叶肉细胞表面。
(3)从叶肉细胞的表面进入到叶绿体内。距离最短,在1mm以下,在这段路程中,CO2首先要克服叶肉阻力,其后CO2分子要穿过液相原生质,才能到达叶绿体,再进入到叶绿体内层的光化学反应中心。
所以,CO2在由空气到叶绿体内的物理传递过程中受到一系列阻力的影响,包括:
● 叶片边界层阻力ra
● 气孔阻力r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军训总结暨收心班会讲述.ppt
- 农专非安置房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讲述.doc
- )选修3-5课件19.719.8核聚变粒子和宇宙(共34张PPT)讲解.ppt
- -喂—出来讲解.ppt
- 军道课程系列之“我是特种兵”—1天团队魔训讲述.ppt
-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述.ppt
- 农(渔)业技术推广2013.11讲述.ppt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精要.ppt
- 写作指导-学会说点儿道理PPT讲述.ppt
- -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讲解.ppt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最近下载
- 露天非煤矿山施工方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13G322-1-钢筋混凝土过梁 - 烧结普通砖、蕉压灰砂翩。蒸压粉煤灰砖砌体.pdf
- 危大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安全管理措施.doc VIP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学设计(修订版).doc
- 废水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A(附答案).docx VIP
- GB-55015 空气源热泵技术解读-2024制冷展.pdf
- 2025年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VIP
- 基于PLC的教室照明自控系统设计.doc
- GB50175-2014 露天煤矿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