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的诗与远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汝州的诗与远方.doc

汝州的诗与远方   1   有些事情在开始的时候,你是不明白的。你不可能明白。你只能在以后的过程中慢慢知晓它的深意。比如一句唱词之于我。   很小的时候,我不爱听戏。长辈们爱听。犹记得夏日的黄昏,他们在院子里乘凉,舒躺于长竹椅上,开着收音机。河南三大地方戏:豫剧、曲剧和越调,在我耳朵里全都一个样,都是那么聒噪,土气,“呕哑嘲哳难为听”。   我长大着,他们老着,然后一个一个病逝,之后再听见这些戏,我忽然觉得亲了。   不知不觉,我开始对这三种戏有所甄别,甄别的根据自然就是剧目。曲剧的标志性剧目便是《卷席筒》,被拍成电影之后更是广为人知。那时候,电影进村很流行,村人们很珍爱地称之为“请电影”,逢到红白事,都习惯请一场电影。《卷席筒》便是他们最爱请的戏曲片之一。怎么就这么待见它呢?成年之后我才渐渐猜度到其中滋味:它虽然是伸张正义的苦情戏,很悲伤,但主角小苍娃却是一个十足的丑角,惯于调皮搞笑,于是这部戏便既是悲剧,又是喜剧,喜中有悲,悲中有喜,便红白事上皆为适宜。   “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这是《卷席筒》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唱词。于是,小苍娃是登封人,登封人会唱曲剧,这将戏曲和现实混为一谈的糊涂逻辑便深植于记忆之中。直到2016年的春天,我和几个朋友来到汝州,才对此进行了重要的更新和修订。   把戏剧史上的资料找来细读,简直如小说一般:1926年的某个春日,汝州大张村“同乐社”的一帮业余演员来到了登封县颍阳镇李洼村,他们演出的是高跷曲子,每人足下一支高跷,便是舞台了。演唱的主要内容是自明清流传下来的民歌小调,经典的唱腔曲牌是“打枣杆”“剪剪花”“银纽丝”“太平年”“劈破玉”“小桃红”等四十多种。婉转轻快,唱调柔和。   他们夜驻李洼,单等翌日演出。不料一夜大雨。乡村的春雨是贵重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愁人的。地面泥滑,高跷难立。左右为难之际,李洼村保长李祖白提出要他们去掉高跷站在台子上演出。于是,破天荒的,由原本运载高跷的牛车搭成了高台,他们忐忑地站了上去,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得了个满堂彩。   梨园无落木,新曲有知音。从此,高跷曲变成高台曲。在那个碧树如玉鸟声如洗的早晨,高跷曲由一般的民间歌舞开始向正式的戏剧形式看齐。它开始讲述复杂的故事,开始有家庭戏、生活戏、伦理戏和历史戏,开始向豫剧、京剧的打击乐靠拢,根据演唱伴奏需要丰富了管弦乐,各个行当也逐渐完善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健全的“文武场”,又由中小戏渐至大戏,演员的足迹更是走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曲剧也成为它庄重的姓名。   直到今天,虽然它仍然是国内最年轻的剧种,但已届九十,将近百年。   它的童年是在汝州。如果给它起个小名儿的话,我觉得可以亲亲地叫它一声:汝戏。它是我祖母喜欢的戏,是我父亲和母亲喜欢的戏,现在,也是我喜欢的戏。在它的音律中,我可以让自己走得很远,遥遥的,似乎能看见亲人们的背影。   2   很惭愧,作为一个凡女俗妇,第一次听汝州的朋友谈起汝帖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乳贴――一种时尚女人用的时髦事物。被他们科普了好大一会儿才知道,《汝帖》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意义。   帖,这个字有意思,读起来轻飘飘的音儿,组词时却格外有仪式感。庚帖画帖字帖请帖自不必说,到了碑帖字帖的时候,简直都沉甸甸的,仿佛有金石之质。   同行者有书家内行,对我谆谆教诲:碑和帖自有区分。铭功纪事的石刻谓之“碑”,书疏往来谓之“帖”,米芾《值雨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都属名帖……哦,他这么一说我便想了起来,我热爱的苏东坡先生留下了《寒食帖》呢。我是多么喜欢他的这些诗句啊:“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既风情又苍凉,既纯真又绝望。这“天下第三行书”,公论是“通篇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庭坚曾言:“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最后一句大可品味:“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这简直是一定的。某时某刻的某种心境,成就了某件事情,这种事情,不可复制。   帖字还有一解: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汝帖》的帖,当作此论。《汝帖》是宋大观三年(1109年)时由汝州郡守采集《淳化阁帖》《绛州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刻成,共12块汝帖碑,汇帖12卷,每卷首均刊目录,卷末刻帖的数目,共77家23种,因刻于汝州,故名《汝帖》。此帖既成,便被镶嵌在汝州官衙“坐啸堂”的墙壁上,后移至望嵩楼。望嵩楼是唐宋名楼,在汝州北城门附近,楼高30米。登楼远眺,山川如画,可以让目光和心走得很远。   比目光和心走得更远的是《汝帖》。望嵩楼上,金文、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珍品芳华,枝枝绚烂,作为一种公共财富,欲沐恩泽的人前仆后继,“松煤拓纸岁万本”, 一卷卷倩影复制成册,浩大的墨香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