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缺介入治疗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与处理.pptVIP

室缺介入治疗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与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室缺介入治疗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与处理

室缺介入治疗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与处理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 房室传导阻滞 瓣膜关闭不全 心律失常 心壁穿孔 2007年统计的国内室缺术后cAVB Success rate 96.45% (n=9311) Death 0.05% (5) Transient cAVB 0.63% (59) PPM 0.09% (8) 30岁女性,VSD 10mm,植入10mm封堵器 术前心电图为不完全右束支+左前分支阻滞 术后心电图同前,但QRS宽度逐渐延长 外科手术是否可以避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4,432室缺外科治疗并发需要永久起搏治疗的传导阻滞为1.1% 其中1877例符合介入治疗的条件的室缺,外科治疗后0.8%并发需要永久起搏治疗的传导阻滞 VSD术后cAVB的内外科比较 房室传导阻滞也是外科心脏外科手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 外科手术374例: CABG (n=128) MVR (n=18),AVR (n=21), MVR and AVR(n=56), VSD(n=51), TOF (n=57),CABG and valvular surgery (n=6), others (n=37). Ⅱ AVB in 0.3%, Ⅲ AVB in 7%, RBBB 33% LBBB 2.1% 永久起搏 5.6% , 其中47.6%为瓣膜外科手术的患者 FDA至今未批准在美国应用 发生传导阻滞的原因? 全国21所医院9311例资料汇总 成功率96.45%(8980) 并发症2.61% (243) 死亡0.05% (5) 安装永久起搏器 0.09% (8)---明显低于国外资料 临时起搏器或药物治疗 0.63% (59)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传导阻滞发生率国内外差异的原因? 2001年12月21日应用镍钛合金对称双盘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 我院传导阻滞发生情况 早期应用对称双盘封堵器19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003年开始应用偏心、细腰封堵器,先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 2007年-2010 年连续500余例室缺封堵治疗,未发生需要安置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 AVB突然增加的原因分析 病人因素:病人是非选择的、连续的入院病人 医生因素:人员稳定、操作技术逐渐成熟 适应证选择的因素:嵴内型增加、多孔型膜部瘤增加 封堵器的因素:不对称封堵器的应用 我院临床资料提示 封堵器是决定性因素 介入治疗并发传导阻滞的原因 封堵器: 张力---软硬度 类型---与室间隔的接触面积 大小---腰部直径 进口封堵器形变过程图 文章报道了2例年龄 2.5 和 4岁小儿术后 4 和 12 月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均行起搏治疗 张力释放与传导阻滞时间? 多发生时间在一周内--与形变与张力释放有关 也有在12月 绝大多数在3周内恢复,部分呈永久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机制 封堵器直接接触-炎症反应 压迫-机械损伤 Electrophysiology studies (EPS) were performed prior to and following closure of the pm-VSD in 19 children aged 8.9 +/- 4.5 years. transitory 1st-degree AV block occurred in 2 patients. Permanent 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as observed in 2 patients and 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in 2 others. EPS parameters with increased measurements 15% were observed in 18 patients (95%). Prolongation of retrograde Wenckebach cycle length was predictive of new onset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p = 0.003). 术前和术后电生理研究显示较大的封堵器是预测新发传导异常唯一的危险因素。 CONCLUSION: Closure of pm-VSD with an Amplatzer de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