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条港中学校史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葛条港中学校史新

葛条港中学(碣石中学)校史 一、学校概况: 本校位于葛条港乡葛条港村东南边,与乡农机站相邻,与乡卫生院乡政府相望。一九六九年七月开始创办与葛条港小学在一起,一九七O年春正式建立校址,现在占地面积17.5亩,校舍建筑面积1356平方米,其中教室用房816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10平方米,教职员宿舍用房332平方米,其他用房89平方米,全校可容纳学生500人。学生来源主要是来自我乡八个自然村。由于我校的建立,每年我乡小学毕业生除部分优秀生被昌黎一中、裴中、蒲中录取外,大部分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入我校学习,因此就学习文化基础看是比较低的,师资来源大部分都是小学下放大队的,来办后的本乡的小学教师到中学任教和本乡的高中毕业生招聘任教,个别教师都是由外公社调入本校工作的。就师资水平上说,仅有三名教师是大专毕业生。其它大部分是中师、高中、初中文化水平,但几年来通过文化进修学习,师资水平逐年有所提高。在办学条件上,十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的重视与关怀逐年有所改善。现在学校石墙环绕,房舍整齐,操场宽广,花坛艳丽,树成行,绿成荫,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设备比较齐全,设有实验室、教学仪器基本成龙配套,可供一个班学生分组实验;图书室有书500多册,课余可供师生阅览;体育器材设有两付球筐、乒乓球案、单杠、双杠、垫子以及一些体育用品,基本能满足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总之,十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的重视,师生的共同努力,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共培育出高中毕业生624名,初中毕业生604名,在这些学生中,除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部分合格人材,其余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却在我乡从事着工农业生产劳动,努力为实验“四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建校、十五年来的具体情况: 我乡中是在一九六九年“文革”中诞生的, 这年暑假全公社教师以头批改为中心集中葛条港小学办学习班,在会上公社党委根据上级精神,把原来葛条港小学戴帽农中改为社办中学分开,暂时占用小学教室上课,当时接收原农中初中学生两个班计92人,学校领导由原来葛条港小学主任贾中修任新中负责人,主持学校工作,教师组成除原来许润田、白焕娇、白元池外,又由小学下放大队来办后的小学教师孙占桓、董士民、吴月华、张守智、雷根堂和聘请高中毕业生解忠林到社中工作。主要开设语文、数学、工农业基础知识等课程,组织学生写批判文章,开批判会,当时由于极“左”路线流毒的影响。学生学习不认真,组织纪律差,教学秩序没保证;教师是处于欲罢无忍,欲教不能的状态,同年秋假全校教师集中搞一打三反运动,由各村贫下中农代表进校领导,孙占汉任教育干部,公社吴雅芝(妇联干部)主管教育,在前后发动师生以“四大”方式揭摆问题。通过揭摆问题我校白焕娇以所谓歪曲毛主席语录和诗词的问题,曾做检查,群众进行分析帮助,在这次会上,根据上级指示,国办教师开始实行工分加补贴。 一九七O年春,经公社党委批准(书记刘志良)由葛条港大队拨地5亩(现在校址),经主待人贾中修等人盖起教师宿舍、办公室、两排18间房,暑假前基本落成。当时教师白元池、吴月华调出,大专文化水平的刘宝生、常文及落实政策的刘太平先后调入我校作,教师力量有所增强,暑假后根据上组规定社办高中的精神,于是学校将原来由农中接收初中学生举行毕业,与石桥营小学戴帽的初中毕业生为高中招生对象,经贫下中农推荐,招收两个高中班学生77人(定为高一),同时由各大队招两个初中班学生69人,全校学生146人,由于学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多,又聘请高连文为民办教师,董志安由小学调入本校工作,全校共教职员12人。 一九七一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在师资上,除董志安又调回小学工作外,其它人员没有什么变动,贾中修任学校负责人,学生人数部分有所流动,年底,招入的初中举行毕业,一部分升入裴中,大部分学生升入本校高一学习,当时学校教职员11人。 一九七二年春学校共3个教学班,即新招高一一个班学生55人,原高一两个班升入高二学生74人,全校学生129人,当时的学校负责人贾中修因工作需要调西沙河社中,李占棠调入本校任负责人,与贫下中农代表许冠荣共同主持学校工作,为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师生除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文化课外,大部分时间到董营大港开荒种地,通过共同奋斗约计开荒4-5亩,然后收粮1000多斤,同年刘秀凤;潘玉香因工分加补贴,改为工资制,由石桥营小学调入本校工作,秋季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又揭起了批“千字文”、“三字经”的大批判,讲革命故事,搞文艺宣传,党校教学秩序是比较混乱的。 一九七三年,暑假原高二两个班70人毕业后,由各大队初二学生收入我校学习安排两个班学生99人,又招取高一学生一个班52人,升入高二学生46人,当时全校四个教学班学生197人,学校负责人仍由许冠荣和李占棠主持工作,孟庆丰由县培训班毕业分配学校工作,下学期调回本公社工作,董非顶替聘为民办教师,张守智、白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