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类文本—— 1、鉴赏角度分全篇和局部两种,对某些句子、某一段的表达技巧的鉴赏,对作品整篇的表达特色的鉴赏,即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在判断“表达特色”时,与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讲求角度单一、明了相比,它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考点风向: ①文章某段文字写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②某段文字描写精彩历来受人称颂,请说说好在哪里? ③某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④请指出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⑤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⑥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某段文字进行简要赏析。 提问方式: 高考链接: (06年)《一幅烟雨牛鹭图》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4分) 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略)。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举例略) 解析:每段景物描写特点各1分,修辞手法1分,举例说明1分,作用1分。 (07年)《麦天》“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10年)《溜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11年湖南卷)《想飞》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4分) 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想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11全国卷)《灯火》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第一人称为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生的相互交叉。①丰富了叙事手段,运用第一人称,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②第二人称,营造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从做题情况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 1、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 2、不会多角度切入。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切入、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手法角度答。 3、答题不规范,层次不清晰,拘泥某一点说很多,甚至还有语句不通顺,术语中有别字,如“铺垫”写成“铺堑、辅垫”,“拟人”写成“似人”。 反思 答题建模:(语言组织顺序) ①该段选取……等特征性景物 ②分析修辞手法 ③分析描写手法 ④概括语段主要内容 ⑤品味语段所包含的情感 ⑥分析语言上的特色 答题建模: 答题三个步骤: 什么手法?+怎么用的?+有什么效果?(形象和情感) 语言特色 方法导航: 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 艺术技巧 判断表达特色的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反复,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情景关系、虚实关系、象征、借古抒怀、用典、烘托、欲扬先抑、比兴、直抒胸臆、对比、以小见大、细描、白描、渲染烘托、联想想象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 描写角度:感官、空间、逻辑、虚实、动静、正侧面、点面 谋篇布局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句式特点:多用短句用语典雅、多用长句表达严谨、长短结合富有情致、多用叠词等 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 效果: ①比喻、比拟、借代:生动形象。 ②夸张,对比、反复:强调突出。 ③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④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 ⑤引用:散文中(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涵) 议论文(证明观点,使更具有说服力) (一)修辞及效果: 人物描写(肖像、动作、神态、
文档评论(0)